来源:新浪贵州
6月22日,黄平县中药材产业协会第一届发展大会暨太子参品种研讨会在该县槐花工业园区召开,会上,众多太子参种植户分享了在种植过程中的经验
“黔山无闲草,处处有灵药”。提起贵州中药材,大多人会首先想到上面两句话。贵州多灵药,但多身藏深山,独特的气候加上山地特色,造就灵药奇草。然而,也恰是这种闭塞的地域特点加之长期以来在中药材种植上的科研投入不足,掣肘了贵州中药材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数据表明,贵州省中医药的发展相比广东等沿海城市,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中医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等重要法规和文件,指引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亟待腾飞的贵州中药材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7年,农业农村部建立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而贵阳综合试验站正是该体系27个综合试验站之一,试验站依托贵州中医药大学,在贵州黄平、大方、施秉、安顺以及道真等市县建成7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我们村几乎家家种植太子参,目前,家产过百万的有一二十家,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千万,你到我们村里看看,小别墅到处都是。”提到通过种植太子参致富,野洞河镇万丈村的太子参种植大户李华喜上眉梢。
李华是黄平县中药材协会的会长,该协会会员百分之八十来自万丈村。谈到种植太子参的经历,他一下打开话匣子。2000年,李华从外地打工回来,在外漂泊多年,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虽然挣了点钱,但没有找到大钱,时间长了,还是想着回家”。回家伊始的他,一直在寻找致富的途径,偶然一次到亲戚家,听到太子参种的好的一亩地能挣上万元,他眼睛一亮,心中暗想,这是个好门路,别人都能通过这个发了家,我何不试试?想到做到,第一年,他便试着种了4、5亩。可谁知,想着容易做好难,由于没有太子参的种植技术,第一年便亏了钱。可李华并没有气馁,第二年,第三年连着又种了几次,经过仔细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几年后掌握了太子参的种植技术,情况有了转机。
“开始挣钱后,我逐渐的扩大了规模,由当初的4、5亩增加到现在的80亩,同时,也带动周围的乡亲一起来种。”李华介绍,当初种植太子参时,用的都是土方法,虽然规模上去了,但药材的标准化、品牌塑造和选种等一直是困扰大伙的难题,也正是这些难题,大大制约了太子参价格。正当他们为寻求解决之道发愁时,2015年,贵州中医院大学实验中心周涛教授和江维克教授的团队主动找到他们,对他们太子参的种植给予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他们在种植过程中的系列瓶颈问题,随着技术团队的到来,也一下子全部得到解决。
2017年,农业农村部建立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成为国家27个试验站之一,作为贵阳综合试验站的科研平台,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08年。2014年即获得省级实验室计量资质认证资格,具备独立的为社会开展药品检测、鉴定的资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 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高级职称7人、学术骨干3人。
“贵阳综合试验站共7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主任周涛教授介绍,目前,贵州中药资源调查、技术研究的4项成果已被列入“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并被示范用于第四次全国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为中药资源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此外,与全国同行联合攻关完成的多项科技成果,如“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相继获得全国中医药行业学会一二等奖,并在指导相关中药材种植上取得成效。
周涛透露,以太子参为例,实验中心历经7年克难攻坚,终于选育出太子参药材新品种3个,其中“施太1号”解决了贵州太子参近20年来五人工新品种更新种植、长期使用混杂种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发明专利“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方法”转化应用,在黔东南地区推广种植上万亩,提高亩产收益(3%),带动建卡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3600元,该专利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明显,获2016年贵州省发明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是我省首个以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获得的发明专利。
技术、品牌打造等问题解决了,李华和他的种植伙伴们的干劲更足了。“这多亏了周教授和江教授的技术团队,没他们,我们可能根本想不到把小小的太子参当做品牌来做,更不会想到会做成我们县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李华自豪地憧憬,未来,他们有更大的规划:依靠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团队,进一步增加太子参种植的面积,带动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过不了几年,通过对太子参产业的打造,我们村一定会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现代化新农村。”
资料显示,在过去50年间,中国天麻产区的天麻栽培都过于集中,天麻用材量大大超过当地林木的生产量。而这种现象,以往在贵州天麻主产区,同时也是贵阳综合试验站7个药材试验点之一的大方县,同样严近日,贵州大方县一菌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林-麻-菌”种植模式之前,每亩天麻需数万斤木材作为菌材,随着天麻种植面积的扩大,森林资源被随意砍伐的现象相当严重,给当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今,有了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团队,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已得到彻底扭转。
江维克教授介绍,天麻种植需要木材作为菌材,以前,当地药材种植户为了提高天麻产量,砍伐树木后只取10厘米以上的树干用作菌材,其余部分弃之不用,造成巨大的林木资源浪费。同时,在天麻种植中,所需的蜜环菌被大量接种到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菌落结构和平衡,蜜环菌在林业上输入植被病原菌,也会给林业发展造成不小的威胁,若处置不好,将会给生态环境的恢复带来难以消除的隐患。
如何配套并合理利用天麻菌材减少资源的破坏?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等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天麻种植和发展的主要难题。
根据天麻的生物学属性,经过科研团队不懈的探索,周涛和江维克教授的团队终于找到一种巧妙的林-麻-菌配套种植模式的解决途径。具体是通过速生林的种植,解决天麻种植的菌材来源;以经济林地作为天麻林下种植的场所,减小天麻种植区域的局限性;优化产业结构,农户在种植天麻的同时,轮种冬荪,增加经济收入。
“根据天麻发育的需要和生产目的不同,分类、综合利用菌材,可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同时,利用天麻种植后的废弃菌材,再用来种植冬荪,或将其粉碎后用于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江维克教授说,天麻有连作障碍,中国天麻的菌坑需要休耕5年,采用“天麻-冬荪”的生态循环种植,麻农在收货商品麻后便可直接在天麻菌坑里种植冬荪菌,不必再开辟其他土地资源,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附加值,而且在种植过天麻的菌坑里种植冬荪,比单独种植冬荪产量更高,一个轮作周期下来,与传统种植相比,天麻-冬荪循环种植每平米土地增加超过500元。还有,天麻种植所需的蜜环菌,在天麻采收后如不灭菌处理,会大规模破坏土壤生态,基于冬荪菌与蜜环菌存在一定的竞争,采用“天麻-冬荪”生态种植模式,接种的冬荪菌可以将菌材彻底消化,断绝蜜环菌后续的营养来源,减轻了蜜环菌对林业和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威胁,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土壤生态。
据了解,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天麻种植和冬荪种植被分成两个独立的过程,但现在,可以将挖坑、制作菌床过程合二为一,省去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这种因材施种的分类利用模式可最大化的减少天麻种植对天然森林资源的依赖,实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望。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
2024-12-08 21:32:18 浏览次数:9093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5:23 浏览次数:8978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18:58 浏览次数:8876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42:31 浏览次数:8880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44:50 浏览次数:8948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28:55 浏览次数:8762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34:29 浏览次数:9343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29:32 浏览次数:8820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24:51 浏览次数:8933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30:33 浏览次数:9357次 作者: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