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讯

资讯详情

林下经济 万亿产业如何再进阶

undefined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优势明显而又潜力巨大的林下经济,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向高质量发展进阶?

        11月29日—12月1日,在第八届全国林下经济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围绕当前林下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为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

        “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杜官本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兼顾保护生态和农民生计,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激活了森林经济发展动能。

        这也是与会嘉宾的共识。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陈幸良研究员对10年来林下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林下经济各类经营主体95万个。2013年以来,共认定649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关省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00多个。全国从业人数达3400万人,发展林下经济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

        陈幸良认为,发展林下经济顺应了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顺应了新发展理念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流通新要求,顺应了新发展格局的生态文明、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趋势。新时代发展林下经济,要切实回答好“四问”,即林下经济是什么、林下经济做什么、怎样持续提高林农收入、怎样做到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新林下资源保护利用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林下经济规模逐步扩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惠民效益显现,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林下经济发展还面临政策、资金、市场、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斯金平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应当科学合理使用林地,坚持绿色化、精品化、定制化、特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科学引导林下养殖产业、有序发展林下采集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围绕突破产业瓶颈,多位与会嘉宾表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市场主导、有序发展,科技支撑、创新发展,通过学科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措施,提高林下资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023年,云南省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48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以云南省为例,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何霞红分享了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创新实践。

        “作为林草资源大省,云南要把林下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并在保护中利用好。”在何霞红看来,探索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需要解决模式技术、基础原理、推广应用3个关键问题。

        何霞红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由她牵头的云南省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针对林下种植产业化发展的品种化、生态化、标准化等关键环节,开展的林下中药材、林下药用真菌、林粮间作等生态种植研究,构建的标准化林药、林菌、林粮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以及通过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下经济生态种植模式。

        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林下经济,也是与会嘉宾探讨的焦点之一。来自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桂博翔,分享了“数智云药”新模式,重点介绍了数智云药·中药材产业数字化平台。

        “该平台是服务于云南道地药材种源繁育、种植、工业生产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依托数智化模型提供精准服务,不仅重塑了中药材的产业链与生态链,更推动了资源与能力、产品与服务的跨界融合。”桂博翔介绍,云南白药集团将通过该平台,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数智化发展。

        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

        作为林下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林下中药材产业是本次研讨会探讨的重点。

        “千百年来药材采挖自深山老林,药效高、药力足,但需求暴涨,野生药材挖空殆尽,不得不人工栽培。”在朱有勇看来,人工栽培药材在资源收集、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高产低质、农残超标、连作障碍等问题。

        “药材好,药才好。”朱有勇认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质量,而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规范化种植。

        如何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朱有勇表示,必须让中药材“回家”,回归山野林间。结合多年科研实践,他进一步指出,走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的生态种植之路,重点要回答好两个问题——基础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能不能形成关键技术?

        对此,朱有勇提出,中药材种植应注重生态环境特性与中药材生长发育特点相结合,利用“生境耦合”“物种互作”“环境胁迫”原理,从树木树种选择、林下生境选择、林下土壤选择、林下墒床整理、林下种植方式、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配置技术,在最适合的生态环境中生产最优质的中药材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所长杨开太同样认为,把控中药材品质,源头是关键。“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升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在他看来,综合考虑中药材品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策略,是实现林下中药材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核心。

        聚焦黄精、石斛、金线莲、独蒜兰、天麻、丹参等多个林下中药材品种,与会代表从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积极推广生态培育技术、依托基地发展衍生产业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为林下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思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标签:林下 中药材 种植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