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云崖山,中草药柴胡生长的历史由来已久,当地百姓一直有上山采摘柴胡治疗感冒的习惯。近年来,潞城区史回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调产的工作部署,主动探索多种调产模式,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把过去云崖山上的致病良方推广到全镇全域种植,成了当地居民的致富法宝。
多种模式引领柴胡种植产业化
为了能让治病药变成致富草,史回镇通过“党建+”的推广模式助推柴胡种植产业化,引领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在白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黄福红正在用自己发明的播种机在玉米地里套种柴胡。他向记者介绍:“白家沟村种柴胡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村委在党建引领下,以‘党建+集体’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柴胡产业。目前全村已种植900余亩,今年将有400余亩地进行采收,预计可收入达300多万元。”
正在田地里除草的史回镇闫李庄村民王俊平已经种植柴胡三年,前一茬柴胡在去年喜获丰收,40亩的种植面积让他当年收入40余万元。丰收让他对柴胡种植有了更十足的底气,也让平时都比较保守的他在去年通过流转土地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亩。他告诉记者:“我能大规模种植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现在是政府统一选购种子,还有一部分补贴,我只需要养护好我自己的柴胡就可以,而养护管理经过一轮种植对我来说也算比较有经验了。最重要的是与企业合作,咱柴胡成熟了根本不愁没有销路哩……”
目前,史回镇通过推行“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在全镇共培育100亩以上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9家,种植中药材近8000亩。
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助推柴胡种植规范化
史回柴胡品质好,不仅在云崖山上得到了“历史检验”,更是有着科学的验证。据测史回镇的柴胡皂苷平均含量达0.8,高出国家2020药典近2倍。优质的柴胡吸引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振东道地药材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助推种植更加科学和规范。
郭家堡村算是种植柴胡的“新人”,全村一共1056亩耕地已种植柴胡510多亩,并在今年申请了百亩以上调产种植补贴,每亩地可以享受到补贴200元。柴胡种植刚开始就初具规模,党支部书记栗建栋向记者说出了其中原因:“首先我们村把‘党建+集体’发展模式流转的350亩土地都种植了柴胡,剩下的100多亩是村民自发种植的,大家积极性很高。第一是看见别的村都尝到甜头了,第二就是我们虽然没经验,但现在保障性措施做得特别好,与振东道地药材合作不愁没有销路,为大家增加了双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现在村集体还把村上的妇女或者老人以每小时支付10元的工资标准雇来管理柴胡,让大家做一些拔草、锄地等简单的农活,老百姓通过种柴胡真真切切开始让钱包鼓起来了。”
曾经的治病良方,如今的致富法宝
截止目前,史回镇柴胡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 2020年亩均纯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在提高种植户收入的同时也为史回镇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源动力。产业做强了,规模上去了,史回镇为柴胡种植的保障也更加到位。除每年组织精干力量宣传培训柴胡种植,邀请农业技术人才下地指导帮助,还与多方合作让全镇柴胡销售打开了直通企业的新渠道,真正实现了从种植到管理,再到市场销售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史回镇副镇长秦鹏林向记者介绍道:“为了规模、规范种植,做强做大全镇柴胡产业,镇党委和政府坚持因地制宜、优种优培出精品,深入服务、强化保障解顾虑,加强合作、创新办法拓销路。每年为全镇优选品种种子进行种植,并给与一定补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集体规模化种植和一些合作社等种植大户争取了资金补贴,还与药厂企业合作让史回镇的精品柴胡直接拉进了生产车间。”
万亩柴胡黄花开,未来发展更可期待。据悉,2022年史回镇将再发展5000亩柴胡种植面积,总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以上,实现千吨万亩亿元有机旱作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的目标,通过深深扎根的柴胡让史回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来源:中新网山西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
2024-12-19 22:02:28 浏览次数:9173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57:09 浏览次数:8787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13:09 浏览次数:9329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36:45 浏览次数:8705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9:52 浏览次数:8925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6:22 浏览次数:9327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45:01 浏览次数:8700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18:58 浏览次数:8872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4:19 浏览次数:8766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42:31 浏览次数:8878次 作者: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