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讯

资讯详情

坚定产业发展梦 催开群众致富花

导读:“大家一定要把土翻深一点,把土中的杂物剔除干净,栽植茯苓的时候必须把根朝下,把土按紧一点……”连日来,广元市昭化区义春中药材专合社的理事长商友剑,总是穿梭在山坡、林地之间,指导村民林下经济作物茯苓的种植技术。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在乡村振兴的步伐中,在助农增收的实践中,就有着千千万万扎根基层、带领群中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商友剑便是其中之一。十年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昭化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探索传授种植技术、健全完善产业链条、拓宽药材销售渠道,用辛勤的付出带领群众走上了小康路。因为努力拼搏的精神,不辞辛劳的奋斗,默默无私的奉献,在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商友剑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永不言败 发展经验全国推广


翻土、栽植、备料……12月18日,走进位于元坝镇的义春中药材专合社基地,务工的群众忙的热火朝天,看着当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商友剑深感如今的成绩来之不易。


2000年,商友剑在朋友的发动下回到家乡,以发展中药材桔梗作为尝试。但发展之路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我们栽种的时候桔梗的价格是80到120块(元)钱一公斤,我便在射箭镇、太公镇种植了1500余亩,可待到成熟之时,价格一下子跌到了12块钱一公斤。”中药材发展的初次试水,商友剑亏损近300万元。可他没有就此放弃,在摸爬滚打中商友剑在中药材发展中逐步站稳脚跟。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商友剑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他将眼光放在了茯苓产业上。“种植的当年,刚好遇到了洪灾,前前后后我亏损了近500万元。”


已然在中药材行业干了多年的商有剑,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第二年,他又重新开始了茯苓的发展之路。这些年,面对种种困境,商友剑从不轻言放弃,他苦下功夫,从种植模式、资源优势、产品特征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口,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种一休三”的循环发展模式。


“因为茯苓是菌类的特殊性,不能连续种植,我们就采用轮作,也就是‘种一休三’,空的三年就种植黄精、牡丹、菊花别的药材代替。”商友剑骄傲的介绍,“我们探索的‘种一休三’模式还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保底回收 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我发展茯苓产业已经四年多时间了,每年都有几千元到上万不等的收入,合作社不仅负责技术指导、还包回收,菌种也是免费提供,确实效益不错。”元坝镇茯苓种植户王一金满意的说。


近年来,商友剑通过“公司+合作社+高校+基地+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让农户从种植、管护、采收到精深加工,都能参与其中,真正地鼓起了“钱袋子”。公司也成功带动了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等45个行政村841户农户种植茯苓1万余亩,合作社年产值超过620万元。


“因为不愁销路,合作社包回收,加之种植茯苓劳动力投入也不大,除了前期培育菌种和栽种,后期基本不用管护,比较省心,今年我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200余亩。按照一亩产量在1吨到1.2吨左右,我的总产量将达到240吨左右。”对来年的茯苓收入,种植大户张楠充满了信心。


如今,商友剑建立起4000亩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并全部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被评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此外,他还建立起了2000平方米的综合加工厂房,解决当地80余人就业问题,茯苓种植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茯苓精深加工系列产品茯苓面、茯苓酒等在各地市场供不应求。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的传统,继续做大、做强茯苓产业,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家门口’的致富路。”商友剑表示,他很荣幸获得省第八届劳动模范称号,这也将成为他努力奋斗的动力。


标签: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发展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