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讯

资讯详情

湖北:小药材种出大产业

导读:山高路远情意长,田间地头药材香。近年来,宣恩县将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产业扶贫为抓手,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坚持走绿色、有机、富硒之路,发展成效明显。


       目前,宣恩初步确定椿木营乡、沙道沟镇、晓关侗族乡、长潭河侗族乡为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从小规模种植到大规模发展,2019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36568 亩,初步形成宣恩“南果北茶高山药”的产业格局。


       药材领跑小康路


       “我们从1992年开始种植药材,到2001年基本上以种植药材为主了,一年种十几亩,收入很可观。”4月8日,宣恩县椿木营乡挖断山村药材种植大户马孝眉和妻子边种植牛膝边介绍种植药材的经历。


       随着药材产业的行情越来越好,马孝眉干脆放弃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一门心思发展药材,从最初的几分地发展到如今近40亩的种植规模。


       “今年已经卖了40多万株苗子,收入6万多元钱。我还计划新增5亩药材,因为这几年效益确实好。”谈到种植药材的经济效益,马孝眉喜上眉梢。


       挖断山村共有261户761人,和马孝眉一样,全村以种植药材为主的农户达90%以上,种植面积超过1200亩,成为百姓奔小康的致富产业。


       小药材,大“钱”景。随着药材产业的崛起,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挖断山一组村民全定心就是其中一位。


       这些年,全定心一直在北京、山东、江苏等地的建筑工地务工,家中种植的少许药材由年迈的父亲打理。产量虽少,但效益可观,这让他决心留在家中发展药材产业。


       “去年,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亩药材,今年又增加了6亩牛膝,目前我家药材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6亩,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准备长期发展。”谈起发展规划,全定心信心十足。


       企业拓宽致富路


       “遮阴网一定要拉直,一定要捆紧,不要留死角……”4月8日,在宣恩县椿木营乡杨柳坨村海螺山的山户家庭农场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正与工人一起,给去年种植的竹节参拉遮阴网,做好药材管护工作。


       基地建于2018年,流转附近村民120余亩土地用于竹节参、贝母、牛膝等药材种植,农户每年除了每亩土地可以收入500元租金外,还可就近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把自己家的药材管理好后,剩下的时间都在基地打工,一天100元钱。”杨柳坨村二组村民尹中菊心满意足地说。


       在椿木营乡,像山户家庭农场一样规模的药材种植基地共有9个,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1600个,累计务工收入800万元。


       “就拿竹节参来说,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广州几家大公司的订单已经达到40多吨,但我们目前没货。”山户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灿既喜又愁。


       因市场需要,今年该乡药材种植面积预计增加5000亩以上,保障订单供应量。


       政府搭建大舞台


       “疫情期间,老百姓一旦有农资方面的需要,我们就与供销商进行联系,定点送到位;有技术需要,我们组建专班,到户指导。”宣恩县椿木营乡农业服务中心指导员李毅说。


       为确保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椿木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谋划,大力扶持。疫情期间,该乡成立专班,对肥料等农资进行定点采购、定点运送、定点服务,不负春光,不误农时。


       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椿木营将“高山药材”作为“一村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培育,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药材发展有限公司3个、药材产业合作社11个、药材家庭农场22个。全乡15个村均已建立药材生长种植基地,共有药材留存面积3万多亩,950户2850人通过发展药材拔穷根摘穷帽,1.1万多名村民依靠种植、加工药材稳定致富,人均年增收1000元至3000元。


       有椿木营乡“高山药”在前领跑,宣恩中药材种植全面开花。如今,药材已然成为宣恩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00家,带动5600户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随着名气提升,产业效益凸显,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助农致富力更强。


来源:恩施日报


标签:中药材发展 中药材产业 湖北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