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讯

资讯详情

特色农业发展需有国际视野


来源:人民政协网


       当前,我国特色农业发展正呈现空前的高涨: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顺应市场多样化需求进行结构调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使特色农业呈现生机活力;二是农民为了增收的内生动力,特色农业一亩的效益抵传统的三五亩抑或七八亩,以一抵十也并不鲜见;三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强大推动力,据笔者了解,精准脱贫的对象2/3以上是依靠特色农业产品增收而实现的;四是大健康战略的推出使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康养农业、药食同源等呈现新的张力;五是“农旅融合”使农特产品成为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从本质上看,特色农业正是我国农业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效益型跨越的重大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


       但特色农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盲目性、同质性、低位性、市场的局限性、组织的分散性等问题。


       盲目性:重视生产端,往往忽视消费端饱和周期的到来,这不仅是一个产品、产业周期的问题,更蕴含着一个市场周期、消费周期、心理预期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回顾历史,许多产业一时兴起过热,高潮期变关门期,实质上是对产业发展的趋势性及市场容量、周期性波动的研究不够所致,以致好心落得“一地鸡毛”,劳民伤财。


       同质性:赚钱的典型一出,跟风者众。例如我国茶产业相关省份在种植面积上屡创新高,从几百万亩至千万亩不等,已呈现出明显的产能过剩。


       低位性:借名优产品、地标产品之名,行低劣之实有之;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之名,行高价之实有之;行健康产品、保健食品之名,行坑蒙之实的现象亦有之,这种短期行为只会导致产业的衰落。


       市场的局限性:由于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特性等独特优势缺乏认识,或产品自身的品质不良使消费者缺乏信心等诸多原因,使我国农特产品在国际上影响非常有限,往往局限在特定消费区域和特定消费群体,产品外向度低。


       组织的分散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布局分散,产业分散,农户分散,这往往与产业的盲目性、低位性、市场的局限性等紧密相联,组织的分散性或缺乏有效的组织必然导致产业的无序性和产业效益的发挥,更谈不上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特色农业要成为我国农业的新优势,需要走向大市场、谋求新发展之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的差异性决定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在乡村振兴新的发展历史时期,特色农业乘势而上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研究现实,分析现象,发现规律,把握未来,在更高层面上展望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抢占大市场的制高点,尤其需要有国际视野。


       一是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地理、自然资源千差万别,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宝库,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早已认识到“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特色农业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我国应在多领域多结构多层面上综合统筹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对发展规划、发展步骤、发展方法、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相关举措和政策引导,为产业立威、为企业立航、为市场立规、为社会立向,正向引导,深度开发,理性选择,政策帮忙,市场淘宝。使特色农业真正特起来强起来,使老祖宗产业发扬光大,重焕异彩。


       二是要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地道性”。这种地道性是内涵、是品质、是特性,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有污染危害的化肥农药说不,远离重金属,追求质量效益,追求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追求生态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不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急功近利、盲目冒进的老路,通过“地道性”把中药材的药性、各种特产的天然甜香味及其安全性找回来,才能使消费者树立信心,抢占市场高地,重振民族品牌雄威。


       三是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必然要求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化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门槛,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起点,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本前提。没有标准就无法踏进他国国门,产业就无法做大做强。应加大标准规则制订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让产业产品标准化进入企业常规,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进入检测监管者的规章。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凝聚着产品特性、地域特色、悠久历史、企业文化、人文精神、甚至民族特质,是提升产品价值的不二法门。我国农特产品多、杂、散,品牌小、少、乱,鲜有英国“立顿”红茶、韩国高丽参、美国西洋参、欧洲牛肉、日本神户牛肉等影响的知名品牌。且有些经营多年的企业品牌也因农残、重金属等的影响而一夜归零。实施品牌战略是政府、企业、社会互动互益互赢的发展过程,政策的导向性、企业的目标性、社会的期许和消费都直接影响着品牌的塑造。


       五是积极为我国特色农业及其产品“塑魂”。地标产品、非遗文化等都在为产品添彩,但应在主攻方向上为我国重点特色产业“立威、塑魂”,政府应保驾护航。如茶始于中国,具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在特色农业中是万亿级产业,是我国特色农业的一大优势,在精准扶贫、乡村产业振兴中立下汗马功劳。建议设立“中国茶节”,在每年的4月20日或谷雨节进行纪念,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产业的民族地位,助推产业振兴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茶产业如此,重点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加产品都需要“塑魂”提质,使之既凝聚在特色产品中、品牌内含中,更张扬深蕴在民族文化之魂中。


标签:中药材发展 中药材产业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