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市面上板蓝根干糖浆供不应求。扬子江制药厂加班加点,生产出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运往上海。时任厂长徐镜人由此获得“板蓝根大王”的称号。这是一段扬子江人耳熟能详的往事。
30多年过去,当初的扬子江制药厂,已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崛起成为中西药并举、连续4年领先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名单榜的特大型医药企业。
而靠板蓝根干糖浆起家的徐镜人,一直将疗效好的独家中药视若珍宝。
“从业务布局上看,我们将中药的创新发展放在首位。”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说,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研究已经成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主攻方向。
为了推进中药现代化,扬子江药业集团从2013年起,整合集团所有中药产业相关资源,全力打造龙凤堂中药产业园,聚焦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不足、质量可控水平低等诸多痛点,从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制剂的现代化及中药质量标准国际化等环节发力,不断突破。
将研发创新放首位
“研发出好的中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徐镜人表示,集中精力开发针对疑难杂症、常见慢性病多发病的疗效好的独家中药,是扬子江药业做中药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许多疗效显著的中药处方握在中医界的老专家和民间老中医手中。在徐镜人看来,这些处方是开发多种疾病新型疗法的“金矿”。为此,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徐镜人就做出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
具体而言,在创新中药开发过程中,首先选择来自名老中医、国医大师疗效确切的经验方,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和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开发出中药新品。
徐镜人拜访的第一位名医是有“中医泰斗”之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董建华。董建华毕生研究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中积累了治疗胃病的处方——“胃苏饮”。徐镜人在“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出胃苏颗粒。
神曲消食口服液是原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方鹤松教授40年的临床经验方,2015年以中药新药的身份全国上市。
传承传统中医宝藏的同时,扬子江非常重视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国内中药新药研发形势比较严峻,研发队伍不断萎缩,但扬子江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投入却持续加大。”扬子江药业集团中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仲青说。
为了强化中医药研发力量,扬子江药业集团于2009年成立中药研究院,目前研究团队有近百人,超过60%的研究员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与此同时,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紧密合作,聘请4位院士提供智力支持。
力推循证研究
传统中药存在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服用剂量大等缺陷,这不仅阻碍了患者的接受度,更导致中药难以走出国门。
“中药的作用机理等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循证医学证据对于深入挖掘中药的临床治疗价值意义重大。”姚仲青认为,现在已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目前普遍存在功能主治过于宽泛笼统的问题,再加上中医本身讲究辨证施治,导致中药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局限,多数西医医生无法真正用好、用对中药,无法发挥中药的临床治疗优势。
扬子江一直非常重视中药循证医学证据的建立,针对双花百合片、荜铃胃痛颗粒、香芍颗粒等上市产品,已经启动多项中药临床研究,并推动建立了相应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例如,2018年,《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杂志》刊发了《双花百合片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导致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影响因子高达5.13,在中药SCI论文中首屈一指。
与此同时,凭借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证据,扬子江陆续推动蓝芩、苏黄、银马、双花等产品进入临床诊疗指南共识、国家医保支付目录及基本药物目录,从而让高质量中药的临床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把好药材关
药材好,药才好。
中药质量受种质资源、土壤、气候、栽培和加工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而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中盲目引种、采收、掺杂使假、农残超标、“重量不重质”等乱象,导致药材质量严重失控。
在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扬子江坚持使用优质道地药材。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
为了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的质量,扬子江按照国家颁布的GAP规范要求,在陕、甘、川、渝、湘等省道地药材产区建立了板蓝根、栀子、黄芪等十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4660多公顷,从药材种子资源开始实行标准化管理,涉及品种包括集团明星产品蓝芩口服液、胃苏颗粒、银杏叶片等配方中的多种原药材,实现了从药材源头到产品的全过程控制。
为了寻找质量稳定的优质药源,近年来,扬子江的脚步遍布全国,从种子的基因、成分到产地的土壤、天气、环境等对多种药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实地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扬子江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开展药材基源的DNA条形码研究,建立种子的分级标准,以优质种子培育优质种苗,建立种植、采收、加工、运输的标准规范,而且对部分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向智能制造迈进
在龙凤堂,机器人是主角。
在年处理2万吨中药材的提取车间,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但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移动投料机器人通过穿梭车行走,对各投料口供料;翻箱倒料机器人通过对周转箱位置检测、输送、定位抓取等环节,不断将装有饮片的周转箱物料准确投放到提取罐中……
一切动作都由位于车间四楼约200平方米的中控室实时控制。
据介绍,提取车间建立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行中央集中控制模式,每个品种在自控系统里建立了完整的工艺流程路线档案,车间根据生产安排,随时可调度各品种生产用流程图及工艺参数。如需生产某一品种,直接在系统里调出该品种及规格,并发出配货指令,系统将自动组合可用设备并对各工序进行模块化自动集成。
在传统提取车间,药罐加水量、温度控制、蒸汽压力阀门等,都靠人工控制,工人经验的不同容易造成药品批次间质量不稳定,而且现场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生产条件比较恶劣。自动化设备则实现了加水量、阀门开启的蒸汽量、药材煎煮时间、排药渣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精准化,不仅保证产品批次的质量稳定,也最大限度降低劳动强度。
而且,中药材提取物是中药制剂的原料,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关键物质。但中药材多以动植物为基本来源,在不同地域、季节,动植物中所含的药物成分会有一定的差异,中药产品中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影响。
中药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除了药材外,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制造过程的可控性。中药提取技术必须以质量稳定和可控为基础,龙凤堂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中药前处理和提取车间,实现药材前处理、投料自动化,提取、浓缩自动化、在线监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均一性和产品批间一致性。
除了中药材前处理、提取外,原料入库、中药制剂、检测、码垛、成品出库等以往需要大量人力绷紧神经完成的工序,如今在龙凤堂都由机器人替代。
这要归功于扬子江近年来的大手笔布局。自2013年起,扬子江全力打造龙凤堂,与设备供应制造商合作开发了国内规模超大的中药生产智能装备与自动化系统,引进应用全自动化智能中药物流系统,以及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储存等先进工业流程,形成中药制剂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体系。
用徐镜人的话说,龙凤堂一改传统中药生产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弊端,进一步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使生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精益化。
但是,中药成分和作用机理复杂,从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向智能制造并不容易。
以中药材物流自动转运及自动投料为例,龙凤堂借鉴了烟草行业生产的相关技术,运用了自动化生产系统。由于中药提取是多味药生产,药材投料的品种比较多,在生产过程中数据信息交互量非常大,前期的应用并不顺畅,出现了一些问题。车间通过一年多的人机磨合和流程优化,最终才实现高效顺畅的自动转运和自动投料。
据了解,中药智能化生产的核心是工艺的科学性。在先进工艺的基础上,龙凤堂通过高端装备技术、智能传感、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等技术,实现工艺的稳定控制,并开展生产数据的挖掘和知识积累,深入研究工艺、环境、设备、物料与质量之间的规律,形成自适应调控策略,进而实现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技术不仅节省人力、提高产品一致性,更带来产能的提升。目前蓝芩口服液的日产量为240万支,是名副其实的“连起来绕地球一周”。
去年9月,扬子江药业启动“中药流程智能制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旨在针对中药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研究,将形成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中药流程智能制造通用要求、中药材智能前处理体系标准、净药材智能仓储体系标准等。
徐镜人认为,这个试点项目的实施,将引领国内中药行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掌握标准话语权
标准是质量的保障,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中药现代化,离不开质量领先的标准体系建设。
“推动中药标准国际化、掌握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话语权,已成为扬子江药业的发力方向之一。”徐镜人说。
据了解,龙凤堂构建了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特点、广泛适用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和相关指导原则,其中不少被中国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
例如,2016年,龙凤堂承担了原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中药标准化项目,建立了贯穿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到中间产品、成品、流通、生产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传递研究及控制标准。
在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面,2010年,扬子江药业和欧洲药典委员会建立联系,参加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的研究工作,牵头承担15个中药材《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研究工作,其中5个品种已载入《欧洲药典》,为中药标准国际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在中药大品种标准研究方面,以银杏叶产品为例,扬子江先后建立了银杏叶中药材生产规范及等级质量标准、银杏叶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及标准、中药制剂银杏叶片的生产规范及优质标准,通过完善的标准体系,保障银杏叶片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015年,扬子江药业的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叶片双双通过欧盟GMP认证,成为全国率先获得欧盟GMP认证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片生产企业。(张曙霞)
本文为意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
2024-12-27 08:42:31 浏览次数:8878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4:19 浏览次数:8767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55:18 浏览次数:8669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28:55 浏览次数:8759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5:23 浏览次数:8975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43:30 浏览次数:8822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41:44 浏览次数:9598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13:09 浏览次数:9330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59:13 浏览次数:9289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24:51 浏览次数:8932次 作者: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