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资讯

资讯详情

乘自贸港建设东风,海南全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导读:日前,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江东新区,放眼望去,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其中海南省中医院新院区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提供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和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服务,满足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文化传承等各方面需求。


在中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建设项目现场,车辆往来、塔吊运转,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持续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提供约300个床位,既填补该县没有中医院的空白,同时意味着我省将提前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目标。


在南部的三亚,三亚市中医院不断改革创新,于2019年11月被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认定为首批17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之一,实现了我省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目标,标志着我省中医药服务贸易质的飞跃。

……


向下保障基层中医传承,向上谋划高端中医技术创新,海南中医事业遍地开花。“十三五”期间,我省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快发展”,中医药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我省正努力配好中医这味“良药”,惠及更多海南百姓。


进一步完善海南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 让中医药造福更多患者


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在全省相对落后。然而,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白沙县医院)有一项特色医疗服务却在全省范围内声名远扬,那就是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服务。近年来,该县积极发挥白沙县医院中医部“龙头”作用,带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全县中医药技术及服务水平,在偏远黎族山乡擦亮了中医药的“名片”。


黑龙江籍“候鸟”刘海侠73岁的母亲因脑梗后遗症半身不遂,经人介绍,在白沙县医院中医部经过纯中医综合治疗8天后,终于有了好转。“真没想到白沙还有这么好的中医服务,我们一定要多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刘海侠感慨道。


刘海侠只是众多外地求医者中的一位。白沙县医院副院长、中医部主任罗海生介绍说,中医部如今是白沙县医院最“火”的部门,每天接诊患者100至120人次,病人住院需提前一周预约。经过多年发展,白沙中医已声名远播,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除本省居民外,还有从广东、广西、香港、新疆等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群众基础比较好,我们立本守源,坚持传扬国粹,力求赢得民心、惠及百姓。”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被明确为2020年的重点工作;11月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列入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了中医药在医疗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


“十三五”时期,我省中医药工作从不断完善中医医疗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统筹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悉,全省三级甲等中医院发展到4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增加到8家,全省17家公立中医类医院,二甲以上中医院占中医院的比例达到70%。14家县级中医类医院,已有13家纳入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已完成或者正在进行改扩建或异地重建。随着白沙、保亭两地县级中医院开工建设,我省已提前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目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至2019年底,全省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全省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48个。2018年海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和海口市中医医院推拿科被确定为全国中医区域诊疗中心。


建立中医治未病体系 帮老百姓树立防病重于治病观念


制定中西医联合制度,推出个体化定制方案,采用中医外治法,康复后采用中药进行成果巩固……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省卫健委、省中医药局及时成立中医药专家组,我省中医系统响应国家号召,派出医疗骨干奔赴湖北抗疫前线,将中医临床思维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出抗击疫情的中医方案并取得明显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各医疗机构坚决贯彻落实相关精神,积极推进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实现“五个全覆盖”。一是制定中医药防控工作方案、规范对新冠疫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覆盖,发挥几千年中医药防控疫病的独特作用;二是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参与防控全覆盖,发挥中医医院防控疫情的主阵地作用;三是定点救治医院中医药参与全覆盖,中医药全程参与救治工作,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较好地发挥了中医药作用;四是省级中医药专家组巡查巡诊全覆盖,中医、西医专家在重症病房并肩战斗,推进各医疗机构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五是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全覆盖,普及预防知识,宣传防控成果,弘扬祖国医学,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海南全省中医药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比例为93%。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作用。在治疗同时,提倡中医药预防,面向社会推广使用传统芳香类中药辟秽化浊,净化空气环境、口服防感汤等,彰显了海南中医人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了中医推广,获得全社会广泛认同。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不仅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2019年省卫健委与省委人才发展局、省医疗保障局共同研究制定了《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中医治未病改革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7个配套文件,在全国率先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细化为五大类共236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价格备案制,改革中医治未病专职医师职称晋升制度。目前全省17家中医院中有13家中医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或者“治未病科”。


“如今,全民健康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治未病’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海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工作室主任程亚伟说。


今年6月18日,该院完善升级后的治未病中心正式揭牌。作为展示中医特色的平台,治未病中心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贯穿到工作的全环节,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中医特色医疗服务。


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推动建设省治未病中心,在所有公立中医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机构,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管理组织与中医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机制,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探索集中设置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打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医药服务区域,并推动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


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探索“医疗+旅游”的海南经验


老三亚人或许还记得,2002年,三亚市中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抬着理疗床,到酒店给国外的客人做中医康养服务的一幕。那是海南乃至全国早期的医疗旅游“雏形”。


18年来,三亚市中医院以“中医疗养游”服务为特色,奋力开拓国际市场。截至目前,该院已为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政要在内的10万余名外宾,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如今,三亚市中医院建立了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这一市场化平台,推出了中医旅游的“套餐”:自主研发的“喜松堂”等近300种中医药健康产品,搭配包括通督正脊、养生药膳、温泉疗养、中医文化体验等9个中医健康旅游项目和15类疗养套餐,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睐。


2018年9月,三亚市中医院启动与涉外旅行社的合作,三亚成为境外游客体验中医文化的“网红打卡地”。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每日都有外国游客组团进出三亚市中医院,体验中医理疗项目,购买中医药健康产品。


“体验中医理疗,是俄罗斯等国游客向往三亚、逗留三亚的理由之一。”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副院长袁爱林告诉笔者,“每年疗养院大约接待客人5万人次,其中外宾接待量占20%左右,目前医院正在和迪拜洽谈医疗旅游相关合作。”


不止公立医院发力,民营机构也在中医旅游国际市场中力争上游。位于大东海附近的三亚太极康体养生中心,已成为很多俄罗斯游客熟悉的“老招牌”。这家民营中医康养机构从2006年开业至今,80%的客人都是俄罗斯游客。


“刚开始营业靠口碑,随着国外客人越来越多,我们就开设了一个面向俄罗斯游客的网站。”该中心负责人说,每年冬天很多俄罗斯客人会乘着包机飞来三亚,不少人成了店里的老客户,针灸和中医按摩是他们最喜欢的服务项目,养生中心也由1家门店拓展到3家。


中医旅游国际市场之“火”在全省其他城市也逐渐点燃。海口市深度挖掘观澜湖旅游资源,引入国内中医老字号入住,接待了来自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近600名外宾,提供中医外治、食养、传统功法等多种中医治未病服务;琼海市充分发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影响力,成立博鳌超级中医院,高起点、高标准拓展国际市场,组织接待了俄罗斯、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外宾来琼体验中医药康养服务,丰富了乐城国际医疗服务内涵、提高了海南医疗旅游知名度。


为了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我省制定了《中医药服务贸易服务规范》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与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以此引导我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确定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3个海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进行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的探索和试点创新。


省卫健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公立医院放开手脚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三亚市中医院自主研发“鹧鸪茶”等健康产品46种,每年接待境外游客逾万人次,在哈萨克斯坦成立了“阿拉木图中医中心”,是中国-亚欧国家中医药疗养国际合作基地,被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2019年,全省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和社会办中医机构中医药服务贸易额达4000多万元。


保护、挖掘黎族医药文化 传承与发展海南中医药“瑰宝”


海南黎族同胞在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独特而灿烂的黎族医药文化,成为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宝库的一朵奇葩,更是海南民族医药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挖掘、抢救、保护黎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海南各界黎医黎药专家也坚持把传承和弘扬民族医药为己任,先后发明了内服、外敷、蒸熏、捻痧、配药等独特疗法,对毒蛇咬伤、外伤骨折、伤寒以及传染病、妇科等疑难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许多医疗验方还被广泛采用,并被列入国家中医药宝典。


2020年8月6日上午,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正式开诊。这是省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完全基于黎族医药诊治经验且服务功能较完善的黎族医药特色门诊。


“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海南本土医药,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民族团结交流。”海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蔡敏表示,该黎族医药门诊开诊,是省中医院中医学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


未来,省中医院将以黎族医药门诊成立为契机,继续深挖黎族医药宝库,通过走访老黎医、开展黎药资源普查和科学研究等,推动黎族医药发展,开发黎族医药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独特治疗价值。


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我省南药和黎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正在有效开展。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4000万元,在我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所需重要中药材的原料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个和国家级中药资源的种质资源库1个,为全国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对海南黎族医药资料进行初步的较系统、全面的挖掘整理,完成了我省首部《黎族医药》审编、出版工作。组织开展海南省中药资源普查,对南药、黎药、海洋药的普查,以及海南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目前已完成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其中调查样地共652个、样方19560个,拍摄影像资料共175411份,采集腊叶标本21509份、药材样品1341份。根据部分整理资料显示本次普查成果亮点突出,初步统计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个,海南新记录属种3个;申报国家专利1项。编辑出版《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海南卷)》(1-4卷)、《海南中药志》《海南省中药资源概论》等权威性著作。


11月2日,海南省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各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投入力度,改善中医办院条件,扩大优质服务供给,着眼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未来,海南中医药事业将继续乘自贸港建设东风,发展成为我省一张特色突出、内容丰富的靓丽名片。


标签:中医药产业 中医药发展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