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市政信息网
目 录
前 言 4
一、战略意义 4
(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内在要求 4
(二)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战略举措 5
(三)探索均衡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发展的
积极创新 5
二、基础条件 6
(一)现状基础 6
(二)短板制约 8
三、思路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原则 10
(三)总体目标 11
(四)阶段目标 12
(五)具体目标 12
四、空间布局 17
(一)近期空间布局 17
(二)中远期空间布局 18
五、主要任务 19
(一)打响红色下姜文化品牌 21
(二)构建绿色致富产业体系 22
(三)贯通快旅慢游交通网络 27
(四)勾勒山水乡村风情画卷 29
(五)打造美丽生态宜居环境 30
(六)创造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31
(七)建立治理有效乡村示范 33
六、保障措施 35
(一)加强组织建设 35
(二)建立工作机制 35
(三)加大政策支持 36
(四)积极开拓市场 37
(五)加强人才保障 37
(六)强化项目支撑 37
(七)营造良好氛围 38
附件:1.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政策支持清单
2.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2018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清单(政府项目)
3.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2019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清单(政府项目)
4.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2020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清单(政府项目)
5.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2018—2020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清单(社会项目)
附图:1.区位分析图
2.总体布局图
3.交通规划图
前 言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这些年来,下姜村逐步从贫困村向“绿富美”嬗变,从原来的脱贫致富阶段发展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共同致富的阶段,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生动实践的有力例证。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更好地推动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努力成为全省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淳安县枫树岭镇域28个行政村和大墅镇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约34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1872人。其中,核心区包括枫树岭镇下姜村、源塘村、枫树岭村、薛家源村、汪村村等5个行政村,大墅镇孙家畈村、桃源凌家村、大墅村和洞坞村等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约69.3平方公里,涉及人口7164人。辐射带动区为枫树岭镇其他23个行政村,规划面积约270.7平方公里;其中白马村、知心坑村、大桥头村、周家桥村、凤凰庙村等5个行政村作为辐射带动区的先期启动区块,规划面积约45.2平方公里,目前涉及人口3657人。
规划期限:近期为2018—2020年,中期到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
一、战略意义
(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要求新蓝图;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均衡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位于浙江西部山区,目前农民收入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迫切需要通过引导和支持农业向绿色高效农业转型、因地制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在新时代建设一个新的下姜,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二)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位于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国家将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和环境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在严格保护好生态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相统一,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三)探索均衡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发展的积极创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姜村已经走过了脱贫致富阶段,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仍相对滞后,且周边各村与下姜村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平衡现象,与当地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尚有差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下姜村联手周边村镇共同发展、探索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的新机制,携手走出一条“生态致富、惠民富民”的新路。
二、基础条件
(一)现状基础。
在习近平总书记悉心指导和深切关怀下,下姜村怀着习总书记“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殷切期许和要求,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从一个落后偏僻的小山村成为美丽乡村的治理样板,成为杭州、浙江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和代表。2016年底,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核心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68亿元,其中下姜村510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万元,其中下姜村26710元。
1.生态环境优越。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核心区地域面积6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34亩,山林面积71157亩,山水资源丰富,是良好的综合自然旅游地。四周群山环抱,拥有五狼坞及千岛湖大峡谷,森林植被较为丰富,全域森林覆盖率为82.29%,其中下姜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7%,入选第一批省级森林人家。水系资源发达,凤林港自东向西呈“Z”型蜿蜒而过,毗邻淳安第二大水库枫树岭水库。周边有磨心尖、原始次生林、曲源头、乳洞群、铜山水库、古树村、生态沟等生态景观。
2.红色底蕴深厚。下姜村是习近平、张德江、赵洪祝、夏宝龙、车俊等五位浙江省委书记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重要指示的地方,深刻记录着习总书记等的回信、讲话等内容和各级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宝贵经验,被列入浙江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示范基地、杭州市“红绿蓝”三色教学基地,到2017年11月底,共有20余个班次900多人到下姜村接受党性锻炼和群众观教育。白马区块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遗址、红军标语墙、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等红色遗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3.美丽经济起步。下姜—汪村百源经济产业带建设初显成效,沿线下姜葡萄园、草莓园、丸新柴本茶园、海棠园、桃园、皮克比庄园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以水果、茶叶、油茶、笋竹、中药材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体系。民宿经济已经起步,绿道骑行、休闲度假、垂钓、果园采摘、农事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相继开发。组建成立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和民宿行业协会,启动统一管理、统一分客和统一结算的运作模式。截至2016年底,下姜村拥有民宿23家(含精品民宿2家),床位398个;全年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
4.村庄环境转好。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下,下姜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村庄整治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为抓手,先后完成下姜自然村建筑立面整治、河道清淤、防洪堤加固、车行道硬化、步行道铺装、污水处理池和排污管等村庄整治项目,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凤林港水质达到I类。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获得浙江省“最美乡村”、“全国生态家园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等称号。
5.乡村治理创新。下姜村围绕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要求,积极开展“践行‘四种人’、争当排头兵”行动,在淳安县率先制定和实施党员规范12条、“农村党员干部六条禁令”、党员固定主题党日“3+X”模式,村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杭州首次尝试将社会组织融入参与乡村治理,开创杭州市农村社区创新治理新局面,获得“浙江省文明村”“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短板制约。
经过多年发展,下姜村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但对照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关怀,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短板制约。
1.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下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高于周边村庄。2016年,下姜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10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核心区其他村庄平均水平。核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淳安县平均水平,但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下姜村对周边地区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2.区域道路狭窄承载有限。现状枫常公路、老淳杨线等区域循环系统道路等级低、设施落后,部分路段较为狭窄,车辆交汇困难,道路通行能力有限。区域内尚无可承载游览线路的交通道路。
3.服务配套设施较为不足。核心区内区域标识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显得相对简陋和不足,标准、品质不高。除下姜景区外,核心区其他村庄村容村貌、景观设施和服务设施亟需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相对不足。
三、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根本理念,以红色传承为突破方向,以农旅融合为发展路径,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共同富裕,把下姜及周边地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种人”要求的模范组织,成为农村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将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发展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坚持生态就是生产力,严守生态底线,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合理发展适宜性产业。
2.坚持自力更生,推进创新发展。在积极争取省、市、县三级全力帮扶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特色,挖掘生态产品市场价值,探索适宜发展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积极使用“互联网+”等智慧化手段,以改革和创新激活下姜村及周边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自身发展能力,着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3.坚持文化传承,推进开放发展。注重现代和历史相结合,深入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努力传承红色文化,着力彰显红色文化底蕴,着力提升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积极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着力打响“乡村振兴示范区”知名度。
4.坚持共建共治,推进共享发展。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坚持均衡发展,构建农民利益与产业发展的联结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坚持多规融合,推进协调发展。切实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严谨地开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布局,注重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注重点线面、各个村之间协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与发展和谐统一。
(三)总体目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基地。着力整合、多形式展示“四种人”、“八八战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脉络,积极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下姜、在浙江的实践成果,打造成为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2.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重要节点。立足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红色资源、生态优势,推动下姜村带动周边村庄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致富路,努力实现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自然生态和乡村文脉融为一体,着力打造“乡愁记忆”的旅居目的地、市民的第二故乡,建设成为浙江“大花园”的重要节点。
3.乡村振兴三生融合的富丽家园。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发展理念,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等人文元素,维护村庄自然风貌和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美丽度,重拾乡村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培育致富产业,做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年轻人回流,实现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共同富裕,并尽力避免形成新的不平衡,成为浙西山地绿色发展、山区农民共同致富的典型示范。
(四)阶段目标。
1.近期(到2020年)。
核心区及部分辐射带动区建设成为连片乡村振兴精品示范,下姜村与周边村庄实现协调发展、同频共振,“产村人”融合基本形成,“居业游”共进初步显现,共同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致富路,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基地,在全省乡村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
2.中期(到2035年)。
在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过15年的共同努力,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发展融于一体,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率先实现农村现代化,形成宜居、宜业、宜文、宜游“新下姜”。
3.远期(到2050年)。
再经过15年的共同努力,带动更广区域、更多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同步发展,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
(五)具体目标。
1.特色彰显,产业兴旺。红色传承与绿色发展交相辉映、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核心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亿元,其中旅游经济收入达到3500万元,成为淳安县全域旅游的重点板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达到2.32亿元;乡村智慧旅游模式成为样板,核心区农村电子商务贸易额达到150万元。
2.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核心区农户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纳管率达到95%,核心区内所有水体保持在Ⅰ类,力争建成一批自然和谐的“淳派”民居,基本建成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核心区所有村成为A级景区村庄,其中下姜村成为3A级景区村庄、4A级景区。
3.集体殷实,生活富裕。核心区集体经济富强,到2020年,核心区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达到450万元以上;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规划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下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核心区9个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幅缩小,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确保全面小康“一个不漏、一个不少”,农民群众共同过上幸福美好的好日子。
4.红色传承,乡风文明。“红色下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干部培训学院,三年红色教育培训量达到1.5万人次,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下姜精神”不断弘扬,文化礼堂功能彰显,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下姜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5.党建领先,治理有效。党建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融入,下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制度积极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下姜村创建成为全国民主法治村,推动下姜及周边地区更加和谐稳定。
四、空间布局
按照“生态优先,核心引领,多点联动,全域统筹”的发展方向,部署有机协调的功能片区,串珠成链,构建核心区“一心两翼”、辐射带动区“一区两带”的空间格局。
(一)近期空间布局。
近期重点建设以下姜村为中心的核心区块,着力构建核心区的“一心两翼”空间结构。
1.“一心”。即新时代红色文化中心,以下姜村为引领,推进下姜村与枫树岭村、源塘村连片发展,多模式、多方式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等业态,推动红色文化与民宿经济相融合,打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2.“两翼”。
(1)西翼生态发展带。以淳楼线为轴线,从下姜村出发,经由源塘村、薛家源村至汪村村,结合“下姜—汪村百源经济带”建设,以薛家源码头、丸新柴本茶园等为重要节点,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其中下姜村重点提升精品果园,汪村村重点打造蚕桑种养基地和抹茶主题公园,薛家源村重点打造渔文化,建设成为养心、养肺、养胃、养眼的生态发展带。
(2)东翼运动休闲带。以凤林港为轴线,包括五狼坞登山露营基地、公山尖、千岛湖大峡谷等区域以及所涉及的行政村,重点发展户外休闲运动,着力发展山地运动主题旅游,打造成为淳安县山水运动休闲的重要节点。
(二)中远期空间布局。
中远期重点带动枫树岭镇其他行政村发展,以白马区块为中远期的先期启动区块,着力构建辐射带动区的“一区两带”空间结构。
1.“一区”。指辐射带动区的先期启动区块,即枫树岭镇南部的白马区块,包括5个行政村,拥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烈士纪念碑、标语墙等红色资源,是杭州市首批命名的革命老区。以红色历史文化为引领,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兼顾现代生态农业、农事体验等功能。
2.“两带”。
(1)下姜—白马红色旅游带。以枫常公路为轴线,推动核心区新时代红色文化与白马区块的历史红色文化相呼应,串联枫树岭水库以及枫常公路沿线村落,打造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
(2)枫树岭集镇—铜山乡土文化带。包括窄坑村、铜山村等,保护和开发现存唐代铜山铜矿遗址和明代镇压矿工斗争告示牌等资源,融合乡村文化、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打造乡村文化体验地。
五、主要任务
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实施七大任务、六大工程,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把环境保护得更美,把村庄建设得更好,把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强,带动更多农户就业致富。
(一)打响红色下姜文化品牌。
积极推进新时代红色资源与传统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探索红色教育新模式,融合下姜乡风民俗,合力做好党课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文章,讲好“红色下姜”故事,打响“红色下姜”品牌。
1.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阵地。充分挖掘、梳理和布展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脉络和实践成果,修缮并恢复老村委等习总书记的联系点或走访点,推进“首日封”固定展陈,将隧道口广场改建为红色文化广场,建设习总书记基层联系点展馆。保护和修复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红军标语墙等传统红色遗址遗迹,重走红军战斗过的路线,用朴素的史实营造震撼感。创新宣讲展陈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动漫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加红色产品的体验性,使下姜成为新时代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2.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持续推进杭州市委党校在下姜村的现场教育基地建设,深度开发新时代红色教育课程,2018年将枫树岭镇列入市委党校红色教育基地。争取建立浙江省乡村干部培训学院、全国乡村干部培训学院,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干部、基层党员到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开展党性锻炼、群众观教育等活动。因地制宜利用下姜村及周边村庄的闲置厂房建设若干红色教室,创新“学在下姜,住在农家”的党员干部、乡村干部教育模式。
3.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修复薛家源老码头,串联薛家源码头、下姜村及白马区块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融合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土建筑、古村古树及传统手工艺的整体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挖掘新安江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
4.实施红色文化品牌传播工程。加大红色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拍摄一部下姜新时代红色文化宣传片,培养一支红色讲解员队伍,编印一本下姜红色文化手册,举办一次高层次红色论坛,开发一套下姜红色文化商品,提升“红色下姜”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
(二)构建绿色致富产业体系。
在严格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着力引进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旅游资源与农产品紧密结合,努力走出以农为本、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绿色致富新路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1.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推动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以建设5个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抓手,引进适宜当地发展的高产、高效、抗病力强的优良新品种,推行粮药轮作、茶果套种等高效种养模式,开展统防统治、有机肥使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推进茶叶、油茶和水果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粮食(白马番薯、大墅彩稻)、笋竹和中药材三大区域性特色产业,打造形成全域“三区两带”(现代精品农业区、生态农业区、特色农业区和多彩田园景观带、白马绿色风情景观带)的发展格局。以下姜、汪村等为重点,鼓励茧丝龙头企业建立优质茧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桑蚕种养家庭农场、蚕农专业合作社,引进特色蚕品种和彩色茧丝蚕品种。积极推进物联网、3S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智慧化水平。
(2)推进农产品商品化。以“茶叶(饮品)、水(干)果、番薯干、中药材、笋竹、山茶油”等农产品为重点,积极引进优秀农业主体运作下姜农产品商品,将生态精品农产品与红色下姜文化相结合,积极发展本地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和拓展下姜农产品商品的品类、特色和内在附加值。开展农产品商品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具有红色下姜特色的农产品商品系列包装。
(3)塑造“有机下姜”公共品牌。建立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有机农产品的公用品牌,加快公用品牌注册保护,帮助注册下姜农产品的集体商标。培育壮大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有机下姜品牌运作,开展“有机下姜”系列农产品推广活动。构建下姜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下姜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加强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监管,提升“有机下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成员”等模式,建立重点龙头企业与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4)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培育电商平台龙头企业,搭建下姜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农户按照国家标准开展专业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统一实施农产品包装设计、网络营销、仓储等,配套完善“农产品上行”的物流体系。加强与杭州各连锁超市、社区智能售货点、水果连锁商等联系,建立下姜水果、番薯等有机农产品销售体验点。加强与省内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知名精深加工企业合作,成为其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2.建设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突出特色、注重营销,支持下姜村创建国家4A景区,加快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串珠成链,延长下姜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淳安乃至浙西山区知名的“田园观光体验源”,成为淳安县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块。
(1)丰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合理布局四季农业、景观农业,建设提升一批集采果、观光、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打造千亩彩色稻田、千亩油菜基地。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相融合,举办花卉、水果等四季农事节庆活动,开发采摘体验、农耕体验、乡村文化创意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推进当地手工技艺活态传承和体验。促进薛家源老码头旅游资源开发,开展传统捕鱼、渔舟唱晚等渔米文化体验活动。挖掘原有多位领导考察农桑情况,融合丝绸传统工艺、技艺、习俗等丝绸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建设蚕桑文化馆。
(2)提升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合理提升下姜景区、源塘民宿,多样化开发民宿市场,积极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民宿产业体系,提升民宿发展水平,打响下姜乡村民宿品牌。
(3)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大力推进智慧旅游,以下姜村旅游集散中心为载体,建设下姜村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成为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建设改造白马、洞坞口旅游接待中心。积极利用“互联网+旅行社”“互联网+导游”等方式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4)提升旅游运营管理能力。在进一步优化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推动杭州商旅集团等省、市国有企业参与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旅游运营管理,切实帮助提升旅游资源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加强整体宣传,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将下姜旅游纳入更多专业旅游平台。帮助培养一支专业乡村旅游从业队伍,到2020年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3.积极培育乡村新兴业态。积极发展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契合重点功能生态区定位的适宜性产业。以五狼坞露营基地和千岛湖大峡谷等平台为重点,积极发展登山拓展、房车露营、峡谷运动、绿道骑行等运动休闲项目。依托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发展集中药观光、药膳保健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基地;结合乡村民宿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发展养老设施,探索乡村康养社区模式,吸引城市居民旅居养老、避暑。
(三)贯通快旅慢游交通网络。
在努力维护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坚持以路带富,以枫常公路改造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打造“行得通、走得畅”的山区绿色交通建设样本,拉动群众致富增长曲线。
1.构筑内部交通微循环。实施沿薛线道路改建工程,完善汪村淳楼联网公路,提升串联白马区块红色资源的乡村道路,规划建设交汇式港湾,合理提高道路技术等级,形成内部贯通的乡道体系。完善枫树岭镇内部支线公交,推进快速公交与支线公交的衔接优化,实现镇域公交“村村通”。构建下姜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枫树岭集镇、薛家源老码头、五狼坞登山基地、千岛湖大峡谷旅游微公交,实现核心区块公交微循环。
2.布局内部慢行系统。贯通五狼坞至公尖山登山步道环线。规划建设环枫林溪等核心区块骑行道,继续推进孙家畈—下姜村(老淳杨线)山地自行车赛道建设项目,建设千岛湖大峡谷环圈绿道,适时开展老淳杨线绿道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绿道骑行驿站功能、标识系统、景观设施,逐步延伸绿道。
3.提升对外交通便捷度。加快推进枫常公路改建工程,实现与杭新景高速公路七里互通无缝衔接。积极推进杨淳线与枫常公路接线工程,切实提升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交通。沿淳杨公路规划枫树岭镇至千岛湖镇县域快速公交线路,承担枫树岭镇与千岛湖镇之间的快速输送。关注杭淳开高速公路前期进展,及时谋划淳杨线向西连接规划杭淳开高速公路。
4.完善静态交通设施。改建完善下姜村停车场;规划在枫树岭集镇东侧新建公共停车场,合理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规划形成以下姜村旅游服务集散中心为核心、功能完整层次分明的停车设施体系。注重智慧交通建设,配套停车诱导、公交指引、慢行标识引导及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
(四)勾勒山水乡村风情画卷。
在不改变下姜村整体格局、保持乡村味道的基础上,坚持多规融合,注重规划设计引领,打造连片精品示范村,建设沿路沿河景观带,共同展现“沿路、循源、联山、融乡”的美丽乡村格局。
1.加强区域规划设计。树立“要跳出下姜发展下姜”思想,打破行政村界限,分阶段开展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尊重下姜村凤林港和村庄“八卦阵”自然形态,确保在不改变整体格局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旅游集散中心、乡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充分展现村落山水相依、群山环绕的空间形态美感。启动枫树岭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科学推进枫树岭集镇入镇口的城市规划设计,做好节点设计,建设“红色下姜”的门户空间,切实与下姜村相呼应,共同展现美丽村镇良好形象。
2.打造“留住乡愁”精品示范村。坚持“保持乡村味道、留住乡愁记忆”理念,坚持连片规划、分批推进、成片整治的思路,分批推进核心区、辐射带动区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2018年完成下姜村伊家、乍尔、后龙坑三个自然村的立面改造等美丽乡村建设,局部优化下姜景区部分设施,力争在2020年前创建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乡愁源塘”、“渔村”薛家源村市级精品村。深化推进汪村、孙家畈村、桃源凌家村、大墅村和洞坞村环境提升工程。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引导,规范农民建房带方案审批。
3.建设沿路沿河景观带。以淳杨线、凤林港为主轴,结合既有自然生态、特色景观布局,系统串联核心区沿线乡村。实施规划范围内淳杨线绿化整治工程,沿线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完善绿化设施,建设景观绿化带。提升凤林港两岸绿道的景观层次,加强绿化景观、水体景观布置,适当配套亲水平台和亲水休闲设施,注重保护沿线古树名木,建设美丽河道。开展村庄墙角绿化、庭院绿化、节点绿化、道路绿化行动,形成点、线、面融合互动的美化村庄景观格局。
(五)打造美丽生态宜居环境。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厕所革命”,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卫生城镇,促进乡村环境整体提升,将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打造为生态、生产、生活全面融合的美丽乡村。
1.实施乡村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健全河(路、所)长制,加强河道、水库禁渔管理。开展凤林港流域治理,推进枫树岭电站生态改造,深化凤林港水系沟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村庄四周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重点推进林相彩化、山林修复,打造若干有特色、效果好的森林村庄,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加大河道、山体采砂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切实保护砂石自然资源。强化耕地、山林保护,进一步规范国土用地、林业采伐审批与监管,引导全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2.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积极探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力争将下姜村、源塘村打造成为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强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污水处理系统提升、集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和运维,基本完成农村公共厕所、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实现村庄洁化、净化、美化、序化,争创国家级卫生城镇。
3.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下姜村为核心带动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升级,实现设施完善、运维常态、高效畅通。推进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增强农村电网供电保障和安全运行水平。着力提高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和宽带网络接入水平,到2020年,实现核心区行政村100M以上宽带网络接入覆盖率达100%。
(六)创造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破解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短板和核心制约,扩大养老、医疗、教育资源供给,精准帮扶低收入和困难群众,多途径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努力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1.实施高水平精准帮扶。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众,精准掌握低收入群众现状,精准找出低收入成因,瞄准重点、精确指导,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计,努力帮扶低收入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按照“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要求,进一步完善联乡结村、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建立因病致贫困难群体的动态追踪机制,持续有效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把救急纾困与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生态致富新模式,搭建线上线下农特产品展销平台,推广民宿党员联系菜农等做法,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加强乡村旅游、民宿、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运营管理能力指导,增强群众发展百源经济的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性收入。着力营造就业创业环境,鼓励在外枫商返乡投资,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就业。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农村资源,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切实增强自我造血、自力更生能力,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努力让农村居民过上幸福美好的好日子。
4.增强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着力扩大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养老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引入社会力量,创新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分期推进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核心区范围内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建立多层次乡村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形成与城市相呼应和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优先保证学前教育质量,推进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农村幼儿园(含教学点)建设,提升等级幼儿园比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搭建综合便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社保、农经、综治、城建等服务。
(七)建立治理有效乡村示范。
严格按照做“四种人”的要求,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探索走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社治理和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子,为全省乃至更大范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加强党建示范村建设。在深入挖掘、梳理以习总书记为重点的回信、讲话等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脉络和实践成果研究,扩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抓好下姜党建示范带动,深入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打造农村“最强党支部”,全面提升核心区党建水平。深度挖掘下姜周边乡村的红色文化和党建经验,加强党建显性化建设,推进基地建设,开展基层党员党性锻炼、群众观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完善“支部+网格”制度。建立“四种人”培育机制,加强农村“领头雁”队伍建设,优化党员结构,强化党员管理,打造一支下姜及周边地区发展党员先锋。
2.加强乡村基层治理。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倡导乡村居民自我组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民主治理机制。全面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治理集成化,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落实村务公开、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等制度,提高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打造乡村治理示范。创新乡村治理制度,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加强网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员在联系群众、发现问题等方面作用,落实村民事务全程代办机制,实现“就近最多跑一次”。加强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推进精准收集、精准研判、精准服务,不断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现代化水平。
3.塑造良好文明乡风。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创建“全国文明村”。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下姜家训,弘扬心怀感恩、自力更生的“下姜精神”,唤醒乡土自信。发挥村规民约在自我约束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教育等活动,引导乡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乡村居民增强文明意识,推动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发展乡村公共文化,积极开展具有下姜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和移风易俗行动,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精神风貌,重塑淳朴文明良好乡风。
4.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以深化全国民主法治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工作网络、机制和人员向农村延伸。发挥农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构建覆盖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农村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农村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调处化解农村居民矛盾纠纷协调配合机制,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农村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重点隐患治理力度,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切实提振村级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能力,着力引导村级组织党员干部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监管力度。
(二)建立工作机制。
按照“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精神要求,建立省、市、县、镇四级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既要立足自力更生,注重激发当地内生发展动力,又要加强对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的支持力度;统筹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把下姜村建设好,又要通盘考虑周边地区的振兴发展,力戒造成新的不平衡;统筹处理好神与形的关系,既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又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做到经济、环境、民生、风气齐改善;统筹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既要抓好近期实施的项目,又要抓好远期目标的落实。成立省级专家指导小组,具体指导重大项目论证、重大政策制定、规划实施指导等工作。成立市级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推进任务落地、政策落实、项目实施等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分工、落实职责,定期召开规划和工作推进会议。
(三)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省级支农惠农、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教育、交通设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等相关资金和政策倾斜支持,帮助向国家和省相关部门争取成为4A级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市级有关部门要整合现有政策和资源,建立完善有效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大对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支持、财政扶持力度。设立绿色通道,简化行政程序,切实做好任务落实、项目推进等所需各项服务工作。
(四)积极开拓市场。
在严守生态底线基础上,适度挖掘下姜村及周边地区资源,积极引入省、市国有企业及战略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广泛运用“互联网+”创新合作模式,鼓励乡村民宿与大型旅游网站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拓展更多稳定客源和更广市场。做好农旅文融合文章,进一步激发乡村创新创业热情,开发多样化产品,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投资。
(五)加强人才保障。
积极安排专业干部人才实地蹲点,定期派送专家赴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开展技术支持,引入先进工作理念,强化工作作风,指导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景区运营、民宿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加强农村干部和技术人才培训,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匠人。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孵化基地,加快“三新”科技和新模式的引进、吸收、推广、应用,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依靠科技激发农村振兴活力。
(六)强化项目支撑。
围绕推进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共同富裕目标,加快实施一批红色文化、交通设施、美丽经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切实增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科学合理土地转让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土地与资本相结合,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红色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引导投资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村落资源开发等领域。
(七)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新兴媒体作用,针对下姜村近些年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效,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下姜村一系列巨大变化及建设方针、政策、措施、办法等,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发展声势和广泛共识,为乡村振兴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统一认识,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和模块化思路,将乡村振兴的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本文为意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
2024-12-27 08:26:06 浏览次数:9027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57:09 浏览次数:8787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29:32 浏览次数:8815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32:18 浏览次数:9090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39:13 浏览次数:9538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42:31 浏览次数:8878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2:28 浏览次数:9174次 作者:赵玉
2024-12-19 22:06:22 浏览次数:9327次 作者:赵玉
2024-12-27 08:55:18 浏览次数:8669次 作者:赵玉
2024-12-08 21:47:24 浏览次数:8921次 作者: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