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贫困群众,强化培训引导。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狠抓政策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切实解决“转观念、换思路”的问题。紧紧围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中药材种植大户为培训重点,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培训10期,培训农户15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人次。
聚焦技术支撑,强化服务指导。一是严格加强对药园进行标准化管理监控,建立田间档案,强化药园管理“两个统一”,即: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方案,确保全县药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达到85%以上。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组织农技服务专家435人,深入田间地头,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7053次。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全覆盖,指导创建中药材产业示范点20个。二是成立省内首家花椒植物医院,对花椒生长全过程进行检测,为全县青花椒绿色产业提供科研保障。在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乡镇设置片区技术定点服务工作站,为“椒农”提供技术服务。
聚焦投入保障,强化资源整合。采取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农民积极自筹、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主要在中药材基地建设、初期管护上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省级扶贫基金政策扶持机遇,支持鼓励贵州康达中西药业有限公司、贵州远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产业扶贫子基金。截止目前,获批中药材产业项目4个,获批基金3.93亿元,到位基金1.03亿元。
聚焦经营主体,强化企业带动。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帮扶,企业带动,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抓好基地建设,突出抓好企业培育,切实解决“带得出、带得稳”的问题。截止目前,已培育壮大本地中药材企业5家,大户13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7家。先后引进贵州远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康达中西药业有限公司、聚鑫堂(思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强、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到我县发展,鼓励支持县城投公司等县内平台公司承接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实体化运作,有效地推进了我县中药材稳定、快速发展。
聚焦市场销售,强化产销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协调省内外制药企业到我县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开展多形式的产销对接,提高原材料供应比例;大力宣传推介我县中药材产品,积极发动药企自我推介;充分抓住常熟市对口帮扶的机遇,积极对接常熟市中药制药企业,力争纳入常熟市中药材原料供应基地;鼓励支持县内中药材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组建科研团队,建设深加工厂、检测中心,自主研发药材产品,建立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卖得出、卖得好”的问题。
聚焦增收脱贫,强化利益联结。积极探索企民共建发展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参与生产发展,将投入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化到项目区贫困户,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明确贫困群众在各链条、各环节的收益份额。全县中药材项目普遍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将带动50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获取稳定收入,带动贫困户1000多户4000余人增收脱贫。
聚焦党建组织,强化攻坚基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贯彻运用“五步工作法”,抓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和追责问责,形成环环相扣的任务链、责任链,真正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切实解决“推得动、落得实”的问题。截止目前,通过村级领办的方式,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