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一、【简介】
生地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根茎鲜者入药称"鲜地黄",干燥者称"生地黄"、"干地黄"俗称"生地"蒸制后再干燥者称"熟地黄",习惯称"熟地"。生地性寒,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效;熟地性温,有滋阴补肾、调经止血的功能。主产河南。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生地有极强的适应力,野生的多生长排水良好的沙地、荒坡上,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宜种植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如果土壤粘性较重或较硬,都会影响它的块根生长,影响产量,而如果土壤排水性不佳,极易积水,就会导致块根腐烂,另外及连作,最好和高粱、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3-4年。种植时将土壤深翻30cm,在施入肥料在深翻,耙平整细作畦。
2、 繁殖方法 主要用块根繁殖,种子繁殖多用于育种。
①.块根繁殖:①选种栽。作为繁殖用的块根称"种栽"。选新鲜无病、粗0.8-1.2厘米的块根,截成5-6厘米的小段,每段留有3个以上的芽眼。②栽种时期。地黄多春栽,北方于4月上中旬,晚地黄(麦茬地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南方1年可种两季,第一季于3月上旬,第二季于7月上中旬。③适当密植。开沟栽种,沟距30厘米,块根距15-20厘米,覆土3~4厘米,浇水。依土壤肥沃或瘠薄,每亩栽7000~10000株,适当密植能增产。每亩用种栽80-100千克左右。
②.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前于畦内灌透水,待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随后撒一薄层细土,盖严种子。为保持畦面湿润,盖上塑料薄膜或草帘,在温度22~30℃时,播种后3~5天出苗。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移栽到大田。亩用种量约1千克。
3、选种栽种
在选择播种用的种苗时要严格规范,要选择植株无病害、生长强健的,选种后将其折成大小在5cm左右的小段,晾1-2小时,使伤口愈合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合理密植,一般每亩用种100公斤左右,播种后覆土5-7cm,浇水,在低温的地区可通过覆盖地面的方法提高地温,只要温度和水分适宜,一般在25-30天即可出苗。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后好发现双苗或苗,应及时切掉,如有缺苗应补栽,做到一株一苗。如出现花蕾应摘除。
(2)中耕除草:见草应除,垄内可用小锄松土除草,防止伤根。封行时,可人工拔草。
(3)追肥:期以氮肥为主,每亩施人粪尿15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8-9月进入块根膨期,每亩追施复合肥30千克,饼肥60千克,注意追肥应施于植株旁边,不可粘附在茎叶上,并施后及时淋水。
(4)排灌:生长前期,应适当浇水,伏天高温,早上或晚上可用灌水降温。雨后或浇水时,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四、【病虫害防治】
(1)斑枯病:受害叶片出现很多不整齐的褐色斑点,逐渐连成片,最后致叶片干枯死亡,种病常发生在地黄生长的中、后期,为地黄的主要病害,受害的地黄一般减产10%左右,此病传染迅速,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用:1:1:100的波尔多液均匀喷射,隔半月喷一次,连喷2次,能基本上收到防治的效果。亦可实行土地轮作。
(2)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及地上茎干部。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地块种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选用无病种根留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根部。
(3)病毒病:又名花叶病,4月下旬始发,5-6月严重。防治方法:选无病毒种子繁殖;无病毒茎类繁殖;防治蚜虫、选择抗病品种。
(4)黄斑病:是由于蚜虫和叶蝉带毒而感染,使叶面变成黄白色近圆形斑,叶脉隆起,凹凸不平,皱缩。防治方法:用80%敌敌度1500~2000倍液杀蚜虫等。
五、【收获与加工】
地黄以块根入药。10月份采挖块根,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即为鲜地黄。将鲜地黄置焙床或日晒,需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颜色变黑,柔软,外皮变硬时,即为生地黄。将生地黄浸入盛黄酒的容器内,放入水锅内炖至酒被地黄吸收,然后取出将地黄晒干,即为熟地黄。一般亩产鲜地黄1 500千克。
六【市场行情】
由于地黄的药效治疗的都是一些小病小痛和预防滋养的功效,所以是一味比较普通的药材,同时也正因为它很普通,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实用性比较强。一般熟地黄会比别的地黄更畅销一点,但是有些大量需要地黄左边原料的会选择鲜地黄,毕竟成本低很多。地黄在市场上是比较畅销的,而且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虽然在目前这段时间里不会有大的涨幅,但市场行情较前两年来看会好一点。
七【种植效益】
地黄种植所需的成本包括地租八百左右,一亩所需种子一般是两百斤,按照市场价格需要七百块钱左右,化肥、农药、工资以及一些其他的种植设备所需两千二左右,所以总成本是在三千左右。那么如果一亩地可产地黄一千斤左右,那么每亩除去成本之后可获净利润五千元。所以地黄的种植效益和普通的农作物种植也没有很大的区别。
以上就是生地种植技术及管理方法,希望小编的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话请继续关注我们意之联药材种苗网吧。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