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自2012年开始,绵阳与阿坝州红原、壤塘两县结对帮扶;2016年,涪城区与凉山州昭觉县、江油市与布拖县结对帮扶。
多年来,我市坚持将对口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尽绵阳所能,为四地所需,深化产业共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直播绵阳开设“情谊绵长”专栏,关注对口帮扶“金种子”结出的“金果果”。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与科技的创新融合。
绵阳在对口帮扶壤塘期间,帮扶工作队充分利用中国唯一科技城的科技资源优势,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搬”到壤塘的田间地头,指导当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为推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绵阳特色的帮扶道路。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位于四川西北部,素有林海秀城、悬天净土的美誉。其地形以丘状高原为主,相间河谷平地和高山,其独特的气候、土壤以及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
暮春花归去,浅夏绿意来。时值五月,正是中药材羌活的最佳移栽时节。在壤塘县国药天雄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里,西南科技大学唐志康教授带领技术团队,专程从绵阳赶过来,指导当地群众开展羌活种植。
该基地是去年9月份由西南科技大学与国药天雄药业有限公司以及壤塘县合作共建的产业项目。总投资575万元,基地核心区有150亩,主要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及专用新品种选育优质种苗繁育。
唐志康教授介绍,该基地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其核心是龙头企业负责收购中药材,高校科研单位负责种植技术指导,提供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流程技术服务。
这不仅能让中药材产业实现规模化、长久化发展,也能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到民族地区的田间地头。
“基地把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和企业的市场需求结合了起来,地方无需担心技术和销路问题,能够最大限度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这种模式能够让科技成果直达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振兴。”唐志康介绍。
产业项目引进来后,绵阳帮扶队伍还积极帮助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单位在壤塘建设中药材技术研发中心,邀请了12名博士、教授参与进来。为当地中药材培育、技术培训以及示范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绵阳科技资源的不断注入,不仅弥补了壤塘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技术短板,提升了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更是通过项目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通过中药材种植实现增收。
“这个项目进来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平均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我们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中药材种植技术,回去后也能在自己地里种植中药材,赚到更多的钱。”壤塘县岗木达镇村民德青准介绍。
据悉,目前壤塘县国药天雄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已种植了150多亩中药材,预计在5年后种植规模会扩大到1万亩。届时,该基地每亩产值可达10万元。
“我们计划基地要达到1万亩的生态种植、2万亩的林下种植,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年产值5亿以上。通过产业链、品牌化、标准化、基地化‘一链三化’来实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其打造成为阿坝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绵阳帮扶壤塘县工作队领队刘风才介绍。
除了中药材种植以外,绵阳在帮扶壤塘期间,还聚焦“规模小、技术缺、订单少、效益差、生存难”的一批小微企业(合作社),开展理念更新、设备支持、技术提升、规模壮大、市场开拓“五项帮扶”。
先后扶持成立壤塘县云上碉房缝纫专业合作、巧妇新兴合作社等多个群众居家灵活就业基地,成百上千的高原农村富余劳动力吃上“技术饭”,实现了致富增收。
绘好同心圆,敲开幸福门。在对口帮扶中,绵阳还与壤塘在招商引资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两年来,帮助壤塘企业与翔风科技、莱仕顿等8家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并携“高原造”与绵品一同出川,让当地的农特产品搭上绵阳“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牦牛肉、青稞等特色产品跟绵阳的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通过绵品出川苏州行、佛山行等活动,将壤塘的产品推向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全国各地。”刘风才介绍。
在采访中,绵阳帮扶队员告诉我们,只要壤塘有难题,绵阳就给答案。
绵阳帮扶工作队将千里之外的科技“种”进了壤塘的田间地头,“科技之花”绽放川西高原,在有力推动壤塘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带去了希望和未来。
我们相信,在绵阳的倾情帮扶下,壤塘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来源: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