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导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国务院、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22项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文件。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关切,反映了对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的时代需求。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疗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加之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蔓延全球,中医药治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姓对中医药认知度逐渐提高,对中医药治疗药物以及养生保健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在国家政策鼓励、市场需求、经济带动等因素多方面影响下,中医药行业将继续有着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医药文化基础也将不断加深夯实。总体而言,目前中医药产业链的特点如下:
1. 中药产业规模较大,但龙头企业较少
据统计,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7581家,但龙头企业较少,纯粹中医药收入超1000亿企业尚无一家,超100亿的企业屈指可数,2018年数据统计,实现销售收入只有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018年中国中成药累计产量261.9万吨,同比下降31.7%。
2.中药出口增长减缓,但进口数量增长迅速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57.68亿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出口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进口额1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8%。中成药出口额为2.64亿,同比增长5.51%。2018年我国中成药进口额为4.03亿,同比增长9.53%。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9.49%。2018年我国药材及饮片进口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9.16%。
3.中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田间作业全过程监管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农残重金往往超标,出现掺假、增重、染色等等不法现象。
4.中药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药材种植监管缺失,原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完全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药缺乏。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医药下游产业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监管逐年增强,各种市场抽检、飞行检查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根据《中国药典》要求,对原料药的性状、显微、含量检测、重金农残等检测项逐年增多,生产企业承担的检测成本增加,检验检测设备投入巨大。
5.中药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中药产品业态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 、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中成药发展势头不足,各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业内竞争激烈。2018年中成药累计产量261.9万吨,同比下降31.7%。
6.中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设备陈旧
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粉剂等,其生产工艺基本达到化学药物生产技术水平,可以较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工业化。但是,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膏剂的生产加工,受片型要求的影响,物料流动性差,依然沿用80年代日本药材加工技术,很难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
7.中药新产品发展迟缓,产业延伸动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保健品广告市场的规范与整顿,中药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关国家职能部门加强了对中药保健品广告的审查,加大了对违法广告的审查和打击力度,舆论声讨违法广告的声音不断,给本来就危机四伏的中药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强烈地冲击。据了解,包括上药、同仁堂、自云山、康恩贝等上市药企均已涉足日化领域。然而,在日化领域,仅仅只有植物精华面膜、植物洗发露等常规产品面世,药企的药妆战略并不乐观。
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统筹规划、加强源头和过程监管,提出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和采取监管措施,分阶段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达到中医药产业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建设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
中药材的种植产地非常重要。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道地化区域,利用“互联网+中药材基地”形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差异化种植,保证药材道地化,避免品种变异,实现药材种植、田间作业可追溯,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是确保中药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卫健委等职能部门组织成立专业领导小组,推进和完善我国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通过采取规范化种植、道地药材溯源、供需信息撮合、金融辅助等措施,实现中药的培育、种植、田间地头的作业、采收、产地加工、留样送检等全过程监控可追溯。
2.开展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特点GMP体系
中药药效物质不明确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科研专项,系统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完成对中药品种有效成分的界定,用于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探索对对中药保密方剂的深入研究,寻找多味药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用现代医药学原理更好的阐释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中药的GMP管理体系不可采用完全复制西药管理体系,应该充分掌握传统中药理论与吸取实践经验,制定符合于中药特点GMP管理细则,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能指导中医药企业的管理生产规范,又能作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衡量标准。
3.制定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扩大产地加工品种目录
目前,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只允许68个品种可以产地加工,实际情况却是很多药材已经实现趁鲜产地加工,超出规定品种目录范畴,导致部分企业编制假的生产记录,以满足职能部门检查需要。
建议通过进一步的品种扩大研究,制定产地加工品种目录,保证原药材内在质量,缩短产业链长度,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其含量容易流失的品种,制定相应的产地加工生产工艺或仓储养护指南,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对于其含量不易流失的药材品种,保持下游企业自行加工的原则。
4.推动中药第三方质量检测,实现中药生产自动化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成立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药材含量指标(基于如农残重金含量合格基础之下),对各种植基地、各批次中药材进行独立检测,避免因含量不达标而采用的掺假、制假现象的出现。
围绕中药产生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制定中药产业转型发展规划,可以分步实施或部分区域先行先试,最终实现中医药产业工业化、绿色化、自动化。 致力于开展中药物料流动性研究,一旦解决了物料流动性,相应的生产加工设备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升级换代,达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5.加强中药健康产业发展,不断延伸现代中药产业链
中药健康产业要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医用材料及医药器械设备、生物技术食品等产业,以中医药产业园、中药保健食品园、医药物流园三大园区为建设目标,以打造中医药产业聚集区为目标,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医药产业转移。
围绕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规划定位,加强中草药地道种植基地、传统中药文化小镇、中医药国医馆、药食同源体验馆、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中心、中草药种植园和中医药康养小镇建设,以中医药及健康养生产业为主导产业,新型制造业为基础产业,以生物制药及文化旅游产业为衍生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6. 普及推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品国际化传播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中医药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贤的医疗经验、思想智慧和文化传统,其发展、创新、传播也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和基因。中医药学的医疗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以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医学模式。这种模式顺应了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的发展,是我国最有可能出现原创科学突破的学科。
近30年来中医药在国内外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中医学院”对外传播,发挥中医药学的文化优势,实施中医药文化价值研究,让世界人民认识、了解、体验中医药文化和综合医疗的科学性,建立中医药研究、应用和传播平台,有利于全方位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简、便、验、廉”的特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全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