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白蒺藜是我国比较传统的常用中药,又名刺蒺藜、硬蒺藜,为蒺藜科蒺藜属匍匐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
野生的白蒺藜一般生长在坟园、荒地、沙丘、山坡、草地上,但有时也会在田间出现。曾记得我家的玉米地里就生长有白蒺藜,并且还扎住过我的手,因此,我对白蒺藜还是比较讨厌的。
近两年,白蒺藜的收购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因此,许多农户都想种植白蒺藜。但苦于不知道白蒺藜应该如何种植,为此,下面我们就聊聊白蒺藜以及白蒺藜的高产种植技术。
一、白蒺藜的生物学特性
白蒺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旱能力非常强,可以在连续一个月无雨的状态下继续生长。但白蒺藜怕涝,在长期水渍的环境中生长不良。
白蒺藜喜光,如果生长环境阳光充足,就会长得枝繁叶茂,就会结的果实又肥又大。但白蒺藜也较耐阴,在杂草丛中也能够正常生长。
白蒺藜不择土壤,几乎在所有的土壤环境中都能够生长。
但是,要想使白蒺藜的果实产量提高,最好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进行种植。
二、白蒺藜的高产种植方法
(一)施肥
1.土壤施肥
砂质土壤的保肥及保水能力比较差,因此,应加大施肥量。如果土壤中砂质与土的比例各占50%,应亩施“草粪”4500公斤;厩肥15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30公斤。
如果土壤中砂质的占比超过了50%,应亩施“草粪”6000公斤;厩肥2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30公斤。
如果土壤中砂质的占比低于50%,应亩施“草粪”4000公斤;厩肥1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20公斤。
2.耕作
白蒺藜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不能板结。因此,一定要深耕土地。一般情况下,尽量将耕深提高到30厘米以上,最浅耕深也应该在25厘米以上。如果耕作的深度过浅,就会导致土壤的通透性不足,从而影响白蒺藜的生长。
土地耕作完毕后,一定要打碎坷垃并耙平。然后做1.2米宽的高畦,以利于干旱时浇水使用。
(二)播种
1.种子除壳处理
应选择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果实做种,因为这一类种子的萌发力强,种苗的生长势好。所以,在高产种植时一定要科学选种,否则,很难达到高产。
种子选好后,应将种子摊在石碾上碾开种壳,然后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的种子备播。也可将种子放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然后,筛选出种子。
2.浸种
为了促使种子早发芽,应该在播种前进行浸种。浸种的方法是:将白蒺藜的种子放置于45℃的温水中浸泡5小时,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湿毛巾包裹,并放置在25℃的温度环境中,三天后即可进行播种。
3.播种
白蒺藜一般有两种播种方式,即撒播与穴播。一般来说,撒播的用种量比较大,而穴播的用种量比较小。具体采用哪种播种方式,可根据种子量而定。
但不管采用哪种播种方式进行播种,都应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时进行。
(1)撒播
在撒播种子前,应先将畦面浇透水,晒田三天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然后用铁耙将畦面上的表土反复“搂”松,一般应“搂”3-5遍,以便于种子“入土”。“搂”松畦面表土后,可覆盖塑料薄膜,也可盖草。一般7天后即可出苗。
(2)穴播
穴播“宜浅不宜深”。在穴播前,先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在畦面上挖浅穴,穴的深度为3厘米,挖好穴后先浇水“洇坑”,待水彻底“洇”完后将种子丢入,一般每穴应丢种4-5粒。种子丢入穴内后,覆土并略踩实。
穴播的种子一般在8-9天后出苗。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当苗高4-7厘米时,进行间苗。应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当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对于撒播的种子来说,可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40厘米的距离留苗和定苗,一般每”蹲儿”定苗2-3株。
穴播的种子不用考虑行距与株距,每穴也定苗2-3株即可。
2.中耕除草
白蒺藜需要中耕3次。第一次中耕可在出苗7天后进行。此次中耕一定要浅,深度不能超过1.5厘米,否则,有可能将白蒺藜的根系锄断,从而导致白蒺藜死亡;第二次中耕可在定苗后进行,此次中耕可以适度深一些,深度可以达到2厘米;第三次中耕可在七、八月份时进行,此次中耕的深度应该在2.5厘米左右。
除草应随时进行,当发现田间有杂草出现时,应随时拔除。以免杂草与白蒺藜争夺养分和水分,从而影响白蒺藜的生长。
特别提醒:种植白蒺藜,不能使用除草剂除草。否则,有可能导致白蒺藜死亡。
3.追肥
白蒺藜在整个生育期间需要追肥两次。第一次在定苗后,一般亩追人粪尿2000公斤;第二次在开花前,一般亩追人粪尿3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20公斤。同时,还应该对植株喷洒磷酸二氢钾一次。
4.浇水
当定苗后,应浇水一次。以后可根据田间的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一般每半月应浇水一次。
5.掐顶
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增加产量。
(四)采收加工
蒺藜以果实入药。当秋季果实由绿色变黄白色并有部分果实成熟落地时,即可进行采收。在采收时,可用镰刀割下蔓茎,收起落地果实,筛去泥土及杂质并晒干即可。
三、病虫害防治
白蒺藜的主要病害有锈病、黑斑病、白粉病及苗期猝倒病;主要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棉根新珠硕蚧等。
(一)锈病
锈病主要危害白蒺藜的叶片。可导致白蒺藜的叶片枯黄。
防治方法:可采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8%赛福(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500-6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7天。
(二)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为害白蒺藜下部叶片及叶柄。
防治方法:在发病时,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mg/kg多抗霉素溶液、1:1:200波尔多液、32%乙蒜素酮乳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5天。
(三)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可导致叶片枯黄。
防治方法:在发病时,可采用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1000倍液、32%乙蒜素酮水剂1500倍液、50%硫胶悬剂300倍液、2%农抗120或武夷菌素150-2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5天。
(四)猝倒病
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可导致幼苗猝倒死亡。
防治方法:在发病时,可采用50%猝枯净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32%乙蒜素酮乳剂1500倍液、30%菌无菌(乙蒜素)乳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为7天。
(五)蟋蟀
蟋蟀以成虫或若虫取食白蒺藜叶片,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可食光叶片,有时还可咬断幼茎。 防治方法:可采用3%乙敌粉或甲敌粉撒于田中;也可采用40%毒死蜱乳剂1500倍液、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为5天。
(六)豆蚜
豆蚜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皱缩,蔓尖畸形。
防治方法:可采用10%吡虫啉乳剂1500倍液或20%快克乐(氰.马)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为5天。
(七)红蜘蛛
红蜘蛛以成、若螨在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可导致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当发现红蜘蛛危害时,可采用5%噻螨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剂3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为5天。
(八)珠硕蚧
珠硕蚧 以成、若虫为害蒺藜根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为害时可导致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可采用25%喹硫磷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200倍液喷淋或灌注根茎处。
综上所述,白蒺藜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好种易管理。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绍的方法进行种植,就一定能够种植成功,而且,可以达到较高的亩产水平。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