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扫一扫了解咨询 回到顶部

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药材种苗的供应与求购

药材种苗价格咨询服务

药材种苗的种植技术

微信订阅号

欢迎来到意之联药材种苗网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2020-02-17 11:15:34   作者: 孙明月   6584次浏览   加入收藏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医药是定西一个优势比较明显的特色产业,定西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为加快打造“中国药都”和不断做大中医药产业,定西市委市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定西市已基本具备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产业优势,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撑精准扶贫的特色支柱产业。


一、政策扶持中医药产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持续在中医药产业扶持政策上发力,先后制定出台和着力落实了《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市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的通知》(定政发〔2018〕42号)、《定西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定政办发〔2018〕224号)、《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西市落实支持陇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定政办发〔2018〕71号)和《2019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定政办函〔2019〕17号)以及《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对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和引导,全市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充实完善,中医药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中药材种植水平不断提高


1、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定西,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人工种植主产区。“十二五”末,全市种植各类中药材96.92万亩。进入“十三五”时期,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主动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汇集新动力、实现新突破,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种植各类中药材121.47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同比增长9.46%,面积是“十二五”末的1.25倍。其中种植规模较大县区分别是陇西县、渭源县和岷县,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7.41万亩、31.39万亩和32万亩,合计面积占到了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75%左右,全市形成了以陇西县为核心,岷县、渭源县为两翼,扩展带动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和漳县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种植体系逐步健全。定西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中药材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占37.2%;常用的130个品种中,定西有97种,占75%。近年来,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根据道地中药材适生区分布原则,全市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以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党参为主的三个道地特色优势品种种植带。2019年,全市种植党参面积达40万亩以上,种植当归、黄芪面积分别达30万亩左右,同时还在全市适种区域发展以金银花、柴胡、甘草、板蓝根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种植品种不断增多,种植体系不断完善。


资料来源:甘肃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种子种苗繁育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以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品种的提纯复壮为重点,坚持品种繁育与野生品种驯化相结合,科研、生产与经营并重,加快品种优选优育和种源基地建设。共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万亩,成功选育出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新品种15个,引进和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120多个,先后制定了黄芪、党参、甘草等19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二)中药材加工业较快发展


1、龙头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坚持扶优扶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政策方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201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31家。其中,规模较大、起到较好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有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渭源县德园堂药业有限公司、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等。如调研走访的岷县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研发,中药材购销等为主的企业。该公司为确保道地药材的品质,积极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旗下建有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当归基地位于岷县麻子川乡麻子川村和上沟村,黄芪、党参基地位于梅川镇车路村。其中当归基地于2014年5月通过国家GAP认证,党参、黄芪基地于2016年1月通过国家GAP认证,当归、党参基地被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授予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渭源县德园堂药业有限公司是是一家以中药材精致饮片为主产业的现代化中药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销售;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储藏、购销;中药材研发及信息咨询服务等。公司注册资金1068万元,占地面积15亩,现有员工132人,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中药材生产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中药材绿色生产溯源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全市积极推进中药材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定西的中药材有了“身份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扫描系统生成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码,基地信息、种植品种、农事操作、采收储运、产品检测、加工包装等信息就一目了然。如陇西县2018年已实现全县17个乡镇追溯体系建设的全覆盖,已初步建起县、乡、村及生产经营主体“三层一级”的追溯模式,进一步强化道地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全县道地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储运过程的质量和责任可追溯链条。着力建设质量安全监测平台。渭源县为全县各乡镇和重点中药材加工企业采购电脑、条码打印机、中药材硫磺速测仪、路由器、扫描枪、农残速测仪等设备,努力形成中药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全面推进中药材质量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道地中药材的安全。二是中医药产业品牌化持续推进。全市着力引导中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定西依托现有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岷州牌”浓缩当归丸、归芪扶正胶囊等产品进一步打造中医药产品品牌,甘肃扶正药业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享誉全国,成为“陇货精品”,被国家确定为中药保护品种和原产地认证产品。陇西先后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渭源白条党参”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渭源县德园堂药业有限公司2018年1月注册的“牛加宝”牌中药饮片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岷县以岷海制药公司为抓手,不断鼓励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近年来,主要产品有蒲地蓝消炎片、杜仲壮骨胶囊、浓缩当归丸、六味地黄丸、通脉颗粒等26个品种、108个规格。生产批号有32个,目前生产的有10多个。


(三)中药材交易仓储体系日臻完善


一是中药材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投资、创新与创业环境。全市已建成陇西县文峰、首阳、岷县“当归城”、梅川、渭源县会川、渭水源等6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和15个药材主产区产地农贸市场。如调研走访的岷县“当归城”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交易市场,市场目前不仅容纳了岷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药材,满足了本县药农需求,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宕昌、卓尼、临潭、漳县、渭源的大部分当归商企前来交易。近几年青海省种植的十几万亩当归,云南种植的部分当归也在此“当归城”交易。“岷归”品牌效应越来越强;渭源县新建设的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已投入运营,该项目总投资2.9亿元,占地面积190亩,市场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渭源全县形成了以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会川三角路和江能、莲峰、新寨四个中药材市场为产地市场,其它农贸市场为网点的中药材营销网络体系。


二是中药材仓储能力不断增强。定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适合大宗中药材的仓储保管,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已形成了“南药北贮”的格局。定西还是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交通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网络辐射兰州、白银、天水、平凉、陇南、临夏、甘南等市,成为甘肃中部和南部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近年来,全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仓储质量的有效保证。康美药业、九州通药业、甘肃江能等一批仓储物流项目建成后,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将超过120万吨。如调研走访的甘肃效德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标准化仓库7000平方米,冷藏库2000平方米,新版GSP认证管理库房1200平方米,在药材仓储、流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7年该公司已加入中国物流仓储协会(CAWS)并规划建设渭源县物流仓储基地,此项目将对渭源县及周边中药材物流仓储规范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中药材电子商务新兴崛起。近年来,全市利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目前全市已建成“药财盈”“西部中药材网”“中国黄芪交易网”等中药材类电子商务平台多家,销售网络遍及国内31个省区市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岷县当归”上榜2017-2018年全国地标农产品电商品牌榜100强,是全省唯一上榜地标农产品。


(四)中药材产业扶贫覆盖面广。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并制定了《全市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定政办发〔2018〕127号),精心打造“551”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品质标准—带动主体—营销体系—风险防控”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在中医药产业方面,全市以实施扶贫产业奖补政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含非贫困户)”等多种形式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扶贫力度大,范围广。2019年全市道地中药材高标准基地建设规模达5.99万亩,带动贫困户9500多户,产业奖补资金达957万元。如调研走访的岷县麻子川当归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合作社推行“七统一分”生产管理模式发展当归种植业,并对在基地种植的农户进行发放地膜、化肥、农药等物资补贴,同时合作社还与岷县九州天润签定了销售合同,以农户种植的药材按照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进行收购,对农民种植的药材进行了市场风险防控;渭源县鸿裕达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季节性用工农务输转带动模式、订单种植带动模式按照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统一收购和土地入股分红每年每亩土地按照“保底500元+10%收益50元进行分红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扶贫;甘肃效德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区域代理经销“多功能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专家指导+公司支持+农户种植“的运行模式,严格按照种植收购合同向基地农户收购中药材,并及时按约定结算,中药材种植基地4000亩,带动农户3500户;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扶贫车间+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与种植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完善为农服务。同时该公司每年还对基地农户进行种植物资补助,对农户发放国家规定使用的低毒农药、覆膜、化肥等种植物资,为农户减轻了生产负担。2019年该公司为基地农户发放低毒农药辛硫磷2.5吨、黑地膜3.5吨,直接带动农户1233户,其中贫困户468户。


(五)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渐成气候。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总体思路和“人人学中医、户户种(养)药材、处处搞康养、层层兴歧黄、县县做产业”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市先行先试工作实施方案》、《健康定西“2030”规划》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这为全市发展以中医药为主的大健康产业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当前全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已渐成气候。一是中医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市1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病科,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64家乡镇卫生院与当地养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市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产业配套服务不断跟进。通过产学研合作,组织申报中医药产业方面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制定了《定西市2019年中医药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进中医药产业培训工作。三是融合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全市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和中医药资源优势,按照“两河、两山、两园、一中心”布局,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药膳食疗服务和养生旅游服务,形成“2221+N”的康养服务体系。


 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加工体系尚需完善。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目前,从全市中医药加工方面来看,虽然有一些精深加工企业,但数量少,覆盖范围窄,大多数中药材生产企业仍停留在初加工阶段,产品较为单一,主要以原材料供应和饮片加工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整体层次不高,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和现代制药发展尚显滞后,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和整体实力较弱,企业的科技研发、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较弱。二是中医药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目前,全市有31家规模以上中医药加工企业,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下企业大部分属小作坊企业和个体购销户,管理水平低,且大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窄,短时间内难以发展壮大,产品加工技术简单,技术含量不高,整体上属于原材料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


(二)中医药产业宣传推介工作相对滞后。本土的中医药产品在媒体和全国各大市场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中医药企业品牌拓展能力不足,营销理念不新,中医药品牌弱、小、散的局面仍然存在。


(三)中医药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多角度的专业技术予以支撑,目前,全市中药材生产大多数仍以传统种植加工技术为主,在科学种植、产业化生产方面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撑,产业纵深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制约。


(四)农户种植药材品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和规模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从个体农户种植情况来看,种植品种单一、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中药材市场价格每三到五年存在一个市场周期,价格随行就市,波动性大,农户种植品种单一,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标签:甘肃 定西 中药材产业 分析 千年药乡 地道药材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51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