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地球上昆虫种类繁多,约有100万种以上,其中危害药用植物根、茎、叶、果的种类在10万种以上,因其危害造成药材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常见害虫有:
一、地下害虫(上)
1.蝼蛄
蝼蛄俗称土狗子、泥狗、雨蛄、拉拉蛄,为地下害虫之一,主要危害麦冬、地黄、附子、人参、贝母、丹参、黄连、牡丹、天南星、穿心莲、杜仲、白果等。常见种类有华北蝼蛄( Grllo-talpa unispina Sanssure) 和非洲蝼蛄( Gryllotalpa africanaPalisot de Beaurois)两种。此外,还有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形态特征]华北蝼蛄形体粗大, 肥壮,体长39 ~45mm,黄褐色,全身密披细毛,前足特征呈开掘足,后足胫节内侧有-刺。非洲蝼蛄体形较华北蝼蛄小,体长30 ~ 33mm,深褐色,后足腿节背面内侧有刺3~4个,腹末端近纺锤形。
卵:椭圆形,初产时色淡,有光泽,后变灰黄色或黄褐色,孵化前色较深。
若虫:初龄幼虫体色浅,随后逐步变深,与成虫相近。
以成若虫咬食播下的种子和植株根部,地下被害部分断口呈松散的纤维状,地上部分枯死或生长不良。并可在土中穿行,形成隧道,造成植株根部与土壤分开而死亡。
[发生特点]非洲蝼蛄在四川、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等地1年发生1代;陕北、山西、辽宁等地2年发生1代。华北蝼蛄3年左右才能完成1代。两种蝼蛄均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4月中下旬出窝,为危害盛期。非洲蝼蛄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华北蝼蛄6月下旬产卵。两种蝼蛄成虫均有趋光性、趋马粪和土肥等有机质的习惯,昼伏夜出,雨后危害重。低洼、潮湿、沙壤土发生重。
[防治方法](1)冬季注意深翻冻垡减少虫源。有电源的地方可架设黑光灯捕杀。也可在灌水时随水头捕捉。
(2)毒谷诱杀:将90%晶体敌百虫150g, 对水4.5kg,配成30倍液,拌人煮半熟的谷子5 ~ 10kg,傍晚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
(3)用90%敌百虫150g或50%辛硫磷乳油150g, 加少许水,拌入5kg炒香的麦麸或碎豆饼中,傍晚撒被害田内。
(4) 用40%乐果乳油500g,对水5kg,拌入40 ~ 50kg炒香的麦麸或玉米糁中,田内隔3 ~4m刨一个坑,碗口大,放一捏毒饵后覆土;每隔2m刨一趟,每亩施毒饵2 ~ 3kg。
2.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总称,俗称地蚕、白地蚕等。其种类多达2600余种,常见种类有东北大黑鳃金龟子( Holotrichia diomphaliaBates)、暗黑鳃金龟子(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铜绿丽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等,以其幼虫危害白芍菊花、桔梗、贝母丹参、玄参、紫菀等多种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黑色、黑褐色、铜绿色,体壁坚硬、前加厚为鞘翅。触角通常为10节,末端3~5节向一端扩 展成瓣,如鳃状,合起来成锤状,腹部有1对气门外露鞘翅。
幼虫:乳白色,体壁皱褶,多细毛,有3对胸足。腹部末端圆形,向腹面弯曲。
卵:椭圆形,乳白色。被害幼苗根茎基部被咬断或部分咬断,地上部枯死,被害块根和鳞茎往往形成孔洞和疤痕。幼虫还可取食播下的种子。
[发生特点] 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在黑龙江2~3年完成1代,在河南、吉林等2年1代,在北京430天完成1代。暗黑鳃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每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东北大黑鳃金龟子以成虫或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暗黑鳃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幼虫第2年4~5月开始化蛹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7月,后大量产卵、孵化,以幼虫危害,7、8、9月为危害盛期。东北大黑鳃金龟子越冬成虫5月中旬出土活动,6月为活动盛期,7月上中旬成虫开始大量产卵,井孵化幼虫危害:越冬幼虫翌年春开始取食,6月为危害盛期,7月化蛹羽化的成虫到第2年5月开始出土取食和繁殖。成虫白天隐蔽,夜晚开始活动。幼虫喜食药材幼苗根部、块根、块茎和鳞芝。
[防治方法](1)深耕整地,放鸡捉虫,降低寄主田内虫口数量。
(2)药材田周围广种蓖麻,诱杀成虫。或在成虫盛发期傍晚在田头生火诱杀或放置糖醋液及酸浆水诱杀。
(3) 整地前先用50%辛硫磷乳油250ml或40%甲基异铆磷乳油200ml,对水少许稀释,拌于10~ 15kg细土或细湿润煤渣中,撒施地面或犁垡后翻耙。
(4) 药材生长期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0ml, 对水500kg穴灌;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2kg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kg及2.5% 1605粉3 ~4kg,掺湿润细土25 ~ 30kg,结合培土,沿垄撒施。
3.金针虫
金针虫俗称叩头虫、硬筋虫、钢丝虫等,为主要地下害虫。成虫危害多种药用植物叶片;幼虫危害桔梗、太子参、天麻、地黄、山药、麦冬等发芽种子根茎部,引起缺苗断垄、根茎腐烂、植株枯死等。世界已知种类达7000余种,常见种类有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和细胸金针虫(Agrioes fust-collis M.) 两种。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形, 背面略扁,体长10~ 18mm,宽2. 5~ 4mm,体色黄褐或黑,体被细毛或光亮无毛。 前胸背板后缘角向后突出而尖锐,前胸腹板后缘中部向后突出成楔形,插人中胸腹板前缘的沟槽中,前胸大而能活动,成虫仰卧时,能借前胸的弹动而跃起,并发出“哒哒”的响声。触角11-12节,售齿状。
幼虫:细长,筒形略扁,体壁坚硬而光滑,呈黄色或红褐色。3对胸足。
卵:椭圆形,乳白色长0.7mm。
幼虫生活于土中,危害作物种子、根、茎等,受害幼苗断口呈小刷状,或钻蛀块根、根茎,使地上部叶片慢慢变黄而枯死。
[发生特点]需3年完成1代,细胸金针虫需4年以上。以各龄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在3月上旬,土温上升至6°C时开始活动,4月上旬活动盛期,白天潜伏在麦田或杂草及土块.夜间出来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作物根际土中3-7m处,经35-42天孵化为幼虫。取食危害。3年后秋李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虾羽化,并在土中越冬。春秋两季均为伦害点期。雌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无趋光性:雄成虫活泼能飞趋光。幼虫适宜在土壤湿度15% -18%的山区、沙土地活动,耕作粗放;新开垦田虫量大危害重,细胸金针虫幼虫适宜在水田或湿度较大的低洼过水地及河岸淤土地,富含水分和有机质的黏土地活动危害。
[防治方法]参考蛴螬防治方法。 也可在药材田内每3-5m一行,穴距3~5m刨个小坑, 每坑内放人煮半熟的甘薯块或熟大豆,拌上1%的90%晶体敌百虫,坑上覆盖麦棣或土块诱集杀灭。
4.地老虎
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乌地蚕、截秆虫,为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危害桔梗、元胡、白苍、白芍、地黄、太子参、紫菀等多种药用植物幼苗。我国已知种类有10多种。常见种类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Butler)和黄地老虎( Agrotis segetum ermiller)等。
[形态特征] 为中等大小蛾子。小地老虎体长16 ~ 23mm,翅展42 ~54mm,暗褐色。前翅有3个黑色箭头形纹,一个尖端向外,两个尖端向内,排成“品”字形,后翅灰白。卵馒头形,乳白色至黄色。幼虫绿褐色或暗褐色,身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在末节背面有2条深褐色纵纹。蛹红褐色。尾端黑色,有刺两根。
黄地老虎体长14~ 19mm,体黄褐色。大地老虎体较大,20 .2mm体色较小地老虎谈。幼虫体较大,黄褐色。幼虫咬断嫩茎,有时幼苗常被拉人洞口内,植株枯萎而死。
[发生特点]小地老虎在东北 1年可完成3代,在河南1年可完成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2月底出现,3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为盛期,此时亦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土面、地面缝隙内,枯草、根毛、杂草及作物嫩叶梢等。1 代幼虫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危害严重。成虫白天潜伏在土缝、杂草间和其他隐蔽处,夜间出来交尾、取食、产卵。成虫有趋化性,对糖醋液趋性强,有取食花粉的习惯。初龄幼虫多在土表和寄主叶背或心叶里昼夜取食活动,3龄后白天潜在土中,夜晚出来危害。
黄地老虎1年在河南完成3代,东北2代,发生期较小地老虎晚半月以上,多发生在较干旱的沙壤土。幼虫初孵期间降水强度对虫口消长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方法](1) 春季进行春耕压草或清除田间杂草,带出田外深埋或喂牲口。
(2) 冬闲时冬耕翻晒,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春播前多耕耙,减少土面卵粒。
(3) 早春用红糖3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 晶体敌百虫10g,盛于器皿中诱杀,早盖晚揭。也可用黑光高压诱虫灯诱杀。
(4) 将较老的泡桐叶早晨摘下,放在8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药液中浸一下,傍晚扣置田间,每亩均匀扣置70~80片叶诱杀;未用药液浸时可在早晨掀叶捉虫。
(5) 幼虫3龄前尚未人土时,每亩用2.5%敌百虫粉2 ~2.5kg或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撒)地表。
(6)用90%晶体敌百虫250g, 加少量水溶化,拌于10 ~15kg炒香的麦麸或碎豆饼中,傍晚撒施作物根际周围。
(7)虫龄大时可用80%放我畏乳油或50%辛晓睛乳油药液100~ 125ml。三沁衣乳油, 每亩用原药200ml,对水400kg灌根,没侏灌药液100~125ml。
(8)堆草诱杀: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乳油100-150g,对水1-2kg 喷酒在20 ~ 25kg切碎的青草或绿肥菜叶上,傍晚堆放田间,每堆0.5kg. 每亩堆40 -50堆。
(9)大龄幼虫清晨可在受害根茎部人工扒捉。
5.拟金针虫
拟金针虫(Opatrum subaratum Fald),俗称拟地甲、拟叩头甲。以成虫或幼虫危害桔梗、地黄、菊花、板蓝根、白芷等多种药用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5~ 10mm,黑褐色,椭圆形,无光泽,表面附有灰色细土,前胸宽是长的2倍,前沿两侧为弧形突出,后缘呈波浪状弯曲。鞘翅上有几条纵隆线及很多小突起。
幼虫:体长20mm左右,黄褐色,长筒形,前足粗大,腹部末端椭圆形,边缘有刚毛12根;幼龄时微呈淡灰蓝色,半透明有光泽,头及前胸色较深。
卵:乳白色,椭圆形,长1~2mm。蛹:黄白色,长8 ~ 10mm。
成虫产卵于土中,咬食植株苗期幼嫩的茎叶,成株期群集根茎处啃食寄主药材皮层。幼虫取食播下种子和即将出土的幼苗嫩芽及根茎,造成缺苗断垄。
[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秋播作物田、枯枝落叶和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开始活动,3~4月产卵,5月初田间出现幼虫,5~6月为幼虫危害盛期,7月幼虫老熟化蛹羽化,羽化后仍然继续取食危害,至深秋潜伏越冬。
[防治方法](1)适时早播,推广地膜覆盖直播技术或大棚育苗移栽技术及流体播种技术,错过危害盛期。
(2)晚除草,拟金针虫成虫和幼虫能取食多种植物和杂草,春季田间保留部分杂草带可分散成虫、幼虫对药用植物幼苗的危害。药材齐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结合田间施药。
(3)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g,加水少许稀释,掺人2 ~3kg炒香的麦麸或玉米糁、碎豆饼中,搅拌均匀,在傍晚时撒入田间;也可每5m行,穴距3~4m刨一小坑,倒人毒饵少许。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