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扫一扫了解咨询 回到顶部

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药材种苗的供应与求购

药材种苗价格咨询服务

药材种苗的种植技术

微信订阅号

欢迎来到意之联药材种苗网

桑白皮的病虫害防治


2019-08-13 09:01:49   作者: 张坤   7769次浏览   加入收藏  
【来源:意之联药材种苗网】


一、简介


       桑白皮学名Morus alba。又称山桑、白桑、鲁桑,为桑科植物,  全株均可药用。味甘,性寒。有清热消肿,止咳平喘的功效。桑条有祛风活络、利关节的功效;桑葚有养血补肾、滋阴生津的功效;桑叶有清热疏风、凉血明目的功效。常见病害有:


undefined


1.花叶型萎缩病


       花叶型萎缩病又称癞头、癫头皮桑。


       [症状]  危害全株。先由少数枝条开始,发病初期叶片侧脉间出现淡绿至黄绿色斑块,叶脉仍为绿色,形成黄绿相间花叶,叶形不正,常向叶面卷缩,有时半边无缺刻,叶背的叶脉常生有小瘤状突起或棘状突起,病斑多变褐色,病枝梢细,节间略短。发病严重时病叶小而向上卷缩,质地粗糙,叶背叶脉变褐色,瘤状或棘状突起明显。枝条细短,腋芽早发,生有侧枝,病株抗冻力下降,极易受冻害,逐渐衰亡。


       [发病环境及条件]该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引起的病害,靠嫁接传毒。华东主要桑区和湖南都有发生,浙江最重。多雨高湿,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和施肥不足均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区引入桑苗、接穗及砧木。


       (2)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


       (3)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4)显症时用1g硫脲嘧啶白色粉剂,溶于40ml氨水中,再用清水稀释到10kg喷洒,10 天喷1次,连喷2次。也可用83增抗剂0.5kg,对水50kg喷洒。试用40%菌毒清可湿性粉剂,20%盐酸吗啉呱粉,40%克毒可溶性粉剂及菌毒狂杀水剂,菌毒迪水剂等。参考说明书使用量,连续叶喷2次以上。


2.萎缩型萎缩病


      萎缩型萎缩病又称癃桑、龙头桑。


      [症状]全株性病害。 发病初期只是个别枝条或半株上发病,后蔓延到全株。枝条上部叶片微缩小,叶色偏黄,叶子皱缩,节间缩短。病情发展后叶片小、黄皱更明显,细脉常变褐,叶质脆硬,裂叶品种叶片无缺刻,枝细,节短,叶序紊乱,上部腋芽早发,生有细小侧枝,不生桑葚。重时叶显著缩小,叶色黄化,叶面不皱缩或稍皱缩,病枝瘦短,细根发霉,逐年枯死。


      [发病环境及条件]该病 系类菌质体病害,以病原体在病株上越冬。以病苗、病穗、病砧木及菱纹叶蝉传播。高温(气温在30C左右),采叶过度,偏施氮肥,土层浅,贫瘠易旱可加速蔓延。


      [简明防治方法]


      (1)搞好植物检疫,不用有病砧木、接穗。


       (2)追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3)育苗期将桑籽用50C温水处理60分钟或55C温水处理20~30分钟。


      (4) 防止过度采摘叶片。


      (5)消灭传毒媒介,春夏秋三季一发现菱纹叶蝉,即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功夫乳油2000倍液防治,也可冬季剪梢灭卵。


      (6)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发病轻微可喷0.5%褐藻酸钠钝化及叶面喷洒3000倍液高锰酸钾。试喷盐酸四环素及矿物油。也可吊挂四环素及吗啉呱、18%禾无毒粉输液。


3.黄化型萎缩病


      黄化型菱缩病又称猫耳风、风拖螺。


      [症状] 为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少数枝条顶端的叶片变小、变薄,叶缘稍向背面卷曲,叶黄化。严重时侧枝细小丛生,呈帚状,节间缩短,叶形小,呈塔状。病树般先由1~2个枝条发病,2~3年扩展到全株后枯死。


       [发病环境及条件] 由类菌质体引起的病害。病原在病树根部越冬。翌年通过嫁接和传毒媒介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传播危害。采叶过度,偏氮,高温,旱涝不均时发病重。


       [简明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严禁从病区引苗及接穗,防止人为传人。


       (2) 6~7月及时刨除发病较重的病株,8~10月结合养蚕,剪除发病较轻的枝条。


       (3)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4) 4月中下旬普喷1次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1:1混合液1000倍液,5月中下旬普喷一次10%功夫乳油1500倍液,7月中下旬再普喷~次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消灭1~3代传毒昆虫。试在发病部位下15 ~ 30cm处环剥后扎上浸有土霉素液的纱布带,塑料薄膜包裹。也可枝干输注盐酸四环素、土霉素及邦尔铲除剂。


4.细菌性黑枯病


       细菌性黑枯病又称烂头病,学名Pseudeomonas mori。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 幼嫩叶片先发病,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不规则形斑点,后扩大变为黄褐色斑,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变黄,气候干燥时中央穿孔。重时叶片大部分发黄。病叶常因叶脉、叶柄得病而呈勾状畸形皱缩,容易脱落。新梢感病后,整个梢端呈黑褐色,形成烂头。枝条感病,呈粗细不等的棕褐色线状病斑,多湿天气,  细菌大量繁殖而结集,梢和枝条的病斑部产生大量的米黄色球状缢旅。重时达枝条深层,其周围呈肿胀状。


       [发病环境及条件]由细菌寄生引起的病害, 病菌在病枝的潜伏芽上越冬,也能在土壤中越冬。春暖潮湿时,越冬枝条的 病斑上分泌出大量细菌胀,借风雨、昆虫和枝条接触传播。多风,多雨,雨后暴晴,气温骤升,湿度高,虫害多,采叶粗放,偏施氮肥,低洼,招风的桑园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病枝病叶及时清除烧毁。对发生虫害的桑园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


      (2)忌用病枝作接穗。苗田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烧毁,并喷洒1:1: 100波尔多液防止蔓延。


      (3)低洼桑园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4)对发病枝条以下7 ~ 10cm处剪除后喷浓度为(300 ~500) x10-的盐酸 土霉素和浓度为100 x10-的链霉素,7天后再喷1次。试用46%琥铜乙铝可湿性粉剂,细菌猎克粉剂,72%细菌特克可湿性粉剂,枝干输注。参考用量600 ~800倍液,也可叶面喷洒。


5.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烂叶病,学名Septogloeum mori。


      [症状] 危害部位为叶片,偶尔也危害新梢。病斑呈现在叶子的正反两面,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芝麻粒大小,周围失绿,逐渐扩大,呈近圆形,茶褐色和暗褐色,轮廓明显的病斑。后继续扩大时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中部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粉块,后变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腐败穿孔,干燥时中部开裂,严重时多斑连接,形成烂叶,叶片枯黄容易脱落。新梢发病,呈暗褐色长形略凹陷病斑。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孢子盘在残留的病叶中越冬。翌年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雨日多,日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大,郁闭,肥水管理条件差时易发病。辽宁多6月中旬始见,10月初止,浙江一带4月下旬始见,5月上中旬达发病高峰,河南5月上旬始见。


       [简明防治方法]


       (1) 秋后及时清除病残落叶并烧毁。


       (2)注意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3)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问通风透光。


       (4)对酸性土壤冬耕时每亩施人石灰30 ~ 50kg,或多施碱性化肥。


       (5)苗圃田发病初用1: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1 ~2次。桑园发病用1:1: 100波尔多液喷洒1 ~2次,或在发芽前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酒;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次以上。


undefined


6.叶枯病


       叶枯病又称卷叶枯病,学名Hormodendrum mori.


       [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以嫩叶危害重。初期叶缘发病,呈深褐色的连片病斑,向叶背面反卷。严重时全叶发黑脱落,新梢只留嫩芽。顶端叶片受害,叶尖及附近叶缘变褐,后呈黄褐色枯斑。下部叶片被害,叶缘或叶脉间出现黄褐色至灰褐色不规则形大斑,边缘色深,病健界限分明,潮湿时腐败,干燥时开裂,往往产生暗蓝色霉状物。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高温多湿,雨后晴天,时雨时晴,树势衰弱,创伤,地下水位高,通风透光不良,施入有害物质的桑园发病重。多在4月下旬始见,7~8月严重,10月止。


       [简明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地面病残落叶并深埋和焚烧。


       (2)雨后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3)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切勿施人有害物质。


      (4)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斑枯宁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叶面喷酒,10天喷1次,连喷2次。


7.赤锈病


      赤锈病又称赤粉病、金桑,学名Aecidium mori。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 叶柄及新梢。嫩芽受害肿胀呈畸形弯曲,表面布满黄色隆起疱斑。叶片被害,初期正反两面散生圆形有光泽略隆起的微黄色疱斑,后渐肥厚隆起为橙黄斑,叶背上病斑沿叶脉、叶柄蔓延成纵长形。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生出橙黄色粉末。新梢受害呈畸形弯曲布满金黄色粉末。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在 一年生病枝和冬芽中越冬。翌年春形成锈孢子器,产生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当气温在15~25C,湿度大,高温多湿春夏之交为发生主要时期。不加修剪的乔木桑,低洼,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冬季及时剪除-年生病枝条烧毁。


      (2)春季发现病芽、病叶、病梢及时剪除并烧毁或深埋。(3)桑园忌湿,注意通风透光。(4)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5)发病初期用3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和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I 000倍液,97% 敌锈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二硝散可湿性粉剂150倍液,12.5%粉唑醇乳油1000倍液,6%氯苯嘧啶醇乳油1000~1 500倍液喷洒,间隔10天,连喷2次以上。


8.炭疽病


      炭疽病学名Colltricnum morifolium。


      [症状]发病部位 为叶片。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暗红色,边缘颜色较深,中部呈灰色或淡褐色,叶脉鲜红或红褐色,病斑正背两面均散生有褐色至黑色小点,重时病斑连接,叶片焦枯。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 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危害。多雨,高湿,高温,植株密蔽,通风透光不良,低洼,窝风,植株生长势弱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将其烧毁或沤肥。


       (2) 合理密植,搞好培肥管理。


      (3) 发病初苗圃可喷洒1:1:200波尔多液;发病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80% 炭疽立克可湿性粉剂、40%炭疽清可湿性粉剂、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32%克菌乳油2 000倍液喷洒。7天喷1次,连喷2~3次。


9.桑里白粉病


      桑里白粉病学名Pryllactinia corylea。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 多发生在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叶片背面。多由下部叶向上发展。初期发病病叶背面散生白色粉末状霉斑,后接连不断,白粉布满叶背,叶面相应产生淡黄褐色斑,后期病斑上产生先黄色后黑色小粒点。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闭囊壳在枝干、 病叶中越冬。翌年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飞散到桑叶上蔓延。当气温在22 ~ 26C,相对湿度70% ~80%,缺肥,植株生长衰弱,或偏氮植株徒长,通风透光不良,闷热、小雨,重雾大露时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深秋及时收集病残落叶作堆肥或烧毁。


       (2)生长期注意补施有机肥,尤其是增施钾肥。


      (3)干早期应引水抗旱,或喷洒抗早剂以延迟叶片硬化。


      (4) 3月上中旬用9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1 00倍液喷洒,杀灭菌丝及分生孢子。发病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 5%粉唑醇乳油1 000倍液,10~15天喷1次,连喷2次以上。


10.污叶病


      污叶病学名Clasterosporium mori。


      [症状] 危害成熟前后的叶片,嫩叶很少发生。叶片感病后叶背主脉两侧疏生煤污状斑,后逐渐扩展到全叶背面,叶面相应出现灰黄色和暗褐色与叶背大小相同的病斑。本病常与白粉病混生,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淋溅引起初次侵染。当雨后暴晴,积水闷热,夏秋季干旱,通风透光差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 秋冬落叶前将病叶摘除作堆肥。


      (2) 冬季桑田深翻,将病残体翻人土中。


      (3)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4)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叶片。7天喷1次,苗圃田可用1:1:200波尔多液喷洒。


11.芽枯病


      芽枯病学名Fusarium lateritium。


      [症状] 发病部位为枝干和冬芽。春桑发芽时,枝条中上部冬芽和伤口周围产生红褐色略凹陷油渍状病斑,后扩大,其上密生针头状略有隆起的粉红色小粒,后突破表皮呈橙红色肉质小粒,冬芽不能萌发。发芽后受害的新梢嫩叶急骤萎凋,当病斑环围枝条,使病部以上枝条枯死。枝条受害部皮层腐烂,很容易剥离,并发出酒精气味,病部产生紫褐色颗粒,聚成小块,病部成肿瘤状,往往外皮破裂,露出黑褐色韧皮纤维。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在枝 干内越冬。翌年3~4月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及昆虫传播,通过皮孔及伤口侵人。当气温在12~33C均可感染,阴雨连绵,虫蛀,冻害,采叶过度、过早或造成伤口,迟施、多施氮肥的桑园有利于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冬季及早春应追施有机肥,夏季追施磷、钾肥,不要晚施或偏施过多氮肥。


      (2) 注意防治虫害,减少病菌枝条伤口,减少侵人机会。


       (3) 采摘桑叶不要过多过早,采叶最好在露水干后进行。


       (4)桑停止生长后及时剪除顶端未木质化部分,避免冻害。


       (5) 在病田枝条上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冬天及早春各喷1次。枝干病斑先用刀刮去疮痂后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份,加黄腐酸1份,胶泥土10份,对水少许,调成糊状,涂抹伤口。


      (6)发现病枝及时剪除烧毁,桑田用1%硫酸铜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消毒,7天喷1次,连喷2次。


12.拟干枯病


      拟干枯病又称拟胴枯病,学名Fusicoccum mori。


      [症状] 危害部位为枝条,常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半截枝。首先冬芽上产生褐色椭圆形斑,逐渐扩大,病斑湿润时为水肿状,干燥时凹陷而皱缩,被害部皮层易剥离,皮下密生黑色小点。病枝上病斑数量不等,常相互扩展形成大斑,病健界限分明,发病枝冬芽不能萌发,重时病斑绕枝条圈,致使病部以上枝条逐渐枯死。


      [发病环境及条件] 以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4~5月间散生出分生孢子,随风雨及昆虫传播,通过皮孔及伤口侵人枝条。采叶过多,植株生长势差,幼龄桑,虫伤,冻伤,采叶受伤,多雨,高湿天气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冬季剪除病枝、虫枝、枯枝。春季发现病斑用小刀刮除,发病严重应剪去全枝,剪下枝条随时烧毁。剪口涂抹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和黄腐酸药泥(方法见芽枯病防治)。


       (2) 发病田冬季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早春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多抗霉素粉100~200倍液,均加人黄腐酸75 ~ 100g混合后喷洒,10~15天喷1次,连喷2次。


undefined


13.膏药病


       膏药病又称烂脚癣学名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 ,S. tanakat。


       [症状]发病部位为多年生老枝干, 也能侵染-年生枝条。被害后菌丝互相密集,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或褐色菌膜,紧贴枝干,外观似膏药。菌膜表面光滑,中央为暗灰色,外层暗褐色,边缘灰白色,形成明显的轮状纹。老膜褐色较深而开裂,易剥离,边缘常产生新菌膜。枝干常因菌膜紧贴出现凹陷现象。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膜在枝干 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发病,5~6月梅雨季节产生担孢子,由介壳虫等传至健枝,在其分泌物上萌芽生长,引起危害。因此介壳虫发生较多,桑园潮湿,通风透光不良,高干乔桑及2年以上枝条发生较重。


       [简明防治方法]


       (1)桑园及时开沟排水,注意修剪,保证通风透光。


       (2)冬季刮除菌膜后用5~6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 ~ 20%石灰氮及40%多.硫胶悬剂3份,黄腐酸1份,水适量,调成糊状涂抹,也可用废柴油直接涂在菌膜上。


       (3)发现介壳虫用50%亚胺硫磷乳剂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水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20%功夫水剂2000倍液喷洒。


       (4)用1~2波美度石硫合剂叶面喷洒,每个时期7~10天暗1次,连喷数次,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三个时期。


14.根瘤线虫病


      根瘤线虫病学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症状]  危害根部。被害侧根和细根生有许多大小不-、表面粗糙的瘤状突起,根瘤多数呈球形,小如豆粒,大如鸡蛋,外表不规则。根瘤初期呈黄色,表面光滑,较坚实,切开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粒状物。后根瘤渐变褐腐烂成壳,内有根结线虫。细根常腐朽。地上部枝叶生长迟缓,叶小而薄,叶色发黄,严重时树势衰弱,芽叶枯萎,苗期被害后大多当年枯死。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成虫、 幼虫、卵在病根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当地温10C时开始活动,一年可完成3代,靠苗木、农具、水流传播。在土壤湿度70%左右,中性沙质土,前茬为麻类、烟草、瓜类、黄豆等作物发病重。


      [简明防治方法]


      (1) 加强检疫,病苗严禁外运,就地烧毁。


      (2)桑田发现病株及早挖除,病穴用3%呋喃丹颗粒剂150 ~ 200g撒施混土处理。


      (3)外运病苗发病轻微时,可将根瘤剪除,放人45C温水浸泡30分钟或用2%福尔马林液浸泡5分钟及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0倍溶液中浸3分钟杀死遗留线虫。


      (4)发病田每亩用10%克线磷颗粒剂8kg或滴滴混剂15kg撒施田内混土。试用1.5%菌线威粉剂3500~5000倍液穴灌药液200g。


15.紫纹羽病


      紫纹羽病又称烂蒲头、泥龙,学名Helicobasidium mompa。


       [症状]危害部位为根部。 根皮初期黄褐色失去光泽, 并渐变黑褐色,重时皮层腐烂呈黑色,只剩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桑根表面缠有丝绵状紫红色根状菌索和紫红色菌核。露出地面的树F基部形成层紫红色绒状菌膜。地上植株生长缓慢,叶小色黄,枝梢先枯,后全株枯死。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核 和菌索在病根及土壤中越冬、越夏。靠病土、工具、水流传播,远距离传播为苗木带菌。连作,酸性土壤,气温较高,多雨,高湿,田内积水及沙砾土壤,土地贫瘠时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栽前认真检查苗木,剔除病苗烧毁。


      (2)选择植桑田时,先将桑枝截成35cm,埋人16cm深的土中40~50天后扒出,检查是否有紫红色菌丝,若无紫红色菌丝可定为植桑田。


      (3)酸性土壤每亩施生石灰50kg,或用石灰氮100~150kg作底肥。


      (4)栽前苗木根部用1%硫酸铜液浸1小时。


      (5) 田内发现病株及时铲除,用9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波美度石硫合剂灌注病穴及周围株。


16.细菌性枯萎病


      [症状] 发病部位为根部。深层根部的木质部从下而上出现线状褐色病斑,逐渐蔓延成带状,并达枝条木质部。皮层初期无变化,久后腐烂易脱离。横切病部没有或很少有白色乳汁。根受害,植株失水,叶片凋萎下垂。久病株主根或侧根呈湿腐状,皮层发黑腐朽,全株渐枯死。


      [发病环境及条件]为细菌病害, 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借水流、病根、土壤转移传播,多通过伤口侵人。高温、多湿、连茬,地下虫严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发病较重。广东于4~11月发病,7~9月最重;江浙5~10月发病,6~8月最重;河南5~9月发病,6~8月最重。


      [简明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地育苗。病苗切勿外调或引进。发现病苗就地烧毁。


       (2) 地下虫及线虫发生严重的桑田及时进行防治。


       (3)修好排水沟,防止田内积水。


      (4)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病穴及时用生石灰处理或用5%石灰水,2%福尔马林及8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30%苯噻氰乳剂800~1 0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有效氯漂白粉灌注后用7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药泥封穴。同时用上述药液灌注周围株根部。



标签:中药材种植 桑白皮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