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一、简介
黄柏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又称黄檗、黄波罗、檗木,为芸香科植物,以树皮人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水解毒的功效。常见病害有:
1.叶锈病
叶锈病学名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叶面出现黄绿色近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小点,相应背面散生或聚生淡橘黄色至鲜橘色微突起疱斑,较坚实,不易破裂,内有大量的橙色夏孢子。随后陆续出现赭橙色斑,即冬孢子(冬孢子堆很少产生),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
[发病环境及条件] 为转寄主寄生菌,性孢子、锈孢子阶段在松属植物,夏孢子、冬孢子阶段在黄檗属植物上越冬。翌年靠气流传播。靠近松属作物,高温,多连阴雨,昼夜温差大,伴大雾重露天气出现,多东南风,植株生长势弱时有利于发病。东北地区发病期自6月中旬至9月下旬。
[简明防治方法] 种植方式不能以黄櫱和松属植物隔行混交种植。锈病常发区每年自5月下旬向黄檗叶背喷洒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或3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300 ~ 400倍液,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50%二硝散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0%粉锈宁:10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3次,大面积种植区可用2.5%百菌清烟雾剂熏蒸。
2.褐斑病
褐斑病学名Cercospora phellodendri。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小点,散生,后扩大为直径1 ~3mm、浅灰褐色、边缘褐色至暗褐色圆斑,上 面疏生灰黑色霉层。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暖,多雨,田间湿度大及植株生长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田内积水,排水不良时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秋后及时清除地面病残体,深埋或烧毁。
(2)合理密植,注意修剪,保持通风透光。
(3) 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
(4)可以与玉米等需水量大的作物进行间作。
(5)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及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轮纹病
轮纹病学名Phylosticta phellodendri。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黄色失绿针尖状小点,后扩大,星圆形或不规则形及多角形灰褐色斑,上有1~2个环纹,并生有少数小黑点。发生严重时多班融合,叶片干枯。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当气温在15 一20C,阴雨连绵,相对湿度达85%以上,海拔高,植株缺肥等,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秋后及早存清除病残落叶并保埋或烧毁。地表喷酒2 .3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
(2)及时追肥,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3)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信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7天喷1次,连喷2次。
4.白霉病
白霉病学名Ramularia sp.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叶片上初期产生黄白色小班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多角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背面生白色霉层。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当气温达20~25C,多雨,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含水量高时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 秋后及早春发芽前,清除病残落叶并深埋或烧毁。
(2)合理密植,和玉米实行间作,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
(3)发病初期用1:1: 100波尔多液或40%灭病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喷洒,7天喷1次,连喷2次。
5.斑枯病
斑枯病学名Septoria sp.。
[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色失绿点,后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褐色,扩展过程中渐长出无数微小黑点。严重时多斑融合叶片干枯。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孢子及 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当气温达16~18C,昼夜温差大,海拔高,多雨的冷凉潮湿区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清除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
(2)发病初期用1:0.5: 100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喷洒,7天喷1次,连喷2次。
6.干枯病
干枯病学名Diplodia rutaecolao
[症状]发病部位 为侧枝及皮层。发病初期先有枝梢发病一直向下蔓延, 病部呈红褐色,树皮开裂,并流出琥珀色胶液,引起树皮溃疡,侧枝干枯。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孢子 器在病残组织上越冬。当气温在27 ~ 30C时,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久旱突雨,时晴时雨,植株水分供应失调时,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 发现病株立即剪除,剪口用黄托药泥涂抹(即黄腐酸1份,托布津5份,细胶土10份,对水适量调成胶泥状)。
(2)发病枝干及时刮除病皮,用黄托药泥涂抹或用枝秆病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也可用50%退菌特贴剂粘贴。
7.立枯病
立枯病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症状]发病部位为幼苗茎基。幼苗期在土壤干湿交接处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斑。后环切绕茎一周缢缩软化, 后黑褐干缩凹陷。地上植株菱蔫,但一般不倒伏。病部偶尔有蜘蛛丝状霉和黏附小土粒。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孢子和菌核在 土壤中越冬。靠病土转移、昆虫、肥土传播。当气温在18 ~22C,土壤含水量适中或偏低,植株生长弱,地下虫严重,尤其是干旱风过后极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苗床育苗。
(2)育苗土用4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或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床面8~ 15g撒匀混土消毒。
(3)地下虫严重时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甲拌磷粉粒剂,每亩2~ 3kg撒施地表混土。
(4)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用3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 600倍液,38%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600~800倍液,30%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灌注病穴及周围株根茎处。7天1次,连续2次以上。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