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551539393
一、简介
牡丹学名 Paeonia suffruticosa。 为毛茛科植物,以干燥根皮人药,又称丹皮、牡丹皮。 味苦、辛,性寒。 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的作用。 常见病害有:
1.茎枯病
茎枯病又称枝枯病,学名 Coniothyrium fuckelii。
[症状] 发病部位为茎枝。 发病初期茎枝上产生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红褐色溃疡斑块,后渐干枯下陷,呈黑褐色,边缘稍隆起,病皮表面散生黑色小点,有时病斑环割枝条,使整枝枯死,幼芽受害变褐枯死,长期残存在枝条上不脱落。
[发病环境及条件] 以菌丝 、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在病枝上越冬。 翌年分生孢子器遇湿或水,释放出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经伤口(嫁接、冻伤、修剪伤、风伤、攀折等)、死芽和皮孔侵人,高温,多雨,尤其是雨后的新伤极易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随时检查,发现病株、病枝立即剪除销毁。
(2)精细管理,避免伤口,修剪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伤口最好使用4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份,对黄腐酸1份,加白乳胶和水适量,配成糊状药膏,涂抹伤口。
(3)发病初期用1:1:2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抗枯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小刀刮溃疡,用50%退菌特贴剂粘贴溃疡处。
2.炭疽病
炭疽病学名 Gloeosporium sp.o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及茎基部。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其边缘呈紫褐色,中央灰白色并产生有黑色小粒,后期穿孔。 茎基部受害病斑长条形,浅红褐色,中央浅灰,带有浅红褐色边缘。最后呈环状溃疡斑,病茎歪扭弯曲,地上植株迅速枯萎死亡。
[发病环境及条件] 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形成分生孢子, 靠气流 、风雨淋溅传播。在温暖,多雨,田间湿度大,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植株生长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寡照,有利于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冬季及时剪除病残体并烧毁。
(2)雨后注意排水,严防田内积水。
(3)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
(4)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氮、磷、钾配比为1:0.8:1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5)发病初期用1:1:16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疽敌可可湿性粉剂、40%炭疽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菌无菌乳油1500~2000倍液叶喷,10天喷1次,连喷2次。
3.红斑病
红斑病又称叶霉病,学名 Cladosporium paeoniae.
[症状] 危害叶片、幼茎、花梗和花冠。叶上初期产生失绿小斑,后扩大成近圆形,紫红色,直径6~15mm,微具淡褐色轮纹,周围暗紫褐色,潮湿时叶背生有墨绿色霉层,后多斑融合,聚集成不规则大斑,引起叶枯。 幼茎染病后产生微隆起的紫红色斑,发生在叶柄茎部连接处,受害部易折断。花梗、花冠上病斑呈粉色小斑点,也有的呈紫红色,严重时边缘枯焦。
[发病环境及条件]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地面病残体及果壳上越冬。3月出现,5~6月形成子实体,8月中旬才能出现墨绿色霉层。分生孢子靠风雨、气流传播。当气温达20~24C,多雨,高温,植株生长郁蔽,有利于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秋季和早春清除地面残枝败叶,剪除茎基残余,集中烧毁。并加垫肥土15cm。
(2)早春叶片萌发前,对地面及植株喷洒1次1波美度石硫合剂。
(3)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霉腐利可湿性粉剂,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次以上。
4.褐斑病
褐斑病学名 Cercospora paeoniae,C.phellodendricola.
[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 发病初期产生淡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和半圆形,直径2~10mm,有密集轮纹,边缘有时不明显。斑上生淡黑色霉层,发生期比叶霉病晚。
[发病环境及条件] 以菌丝块在土壤中随病残体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植株生长郁蔽,偏施氮肥田有利于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1)清除病残体深埋和烧毁。
(2)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
(3)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4)发病初期用1:1:200波尔多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洒,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5.灰霉病
灰霉病学名 Botrytis cinerea,B.paeoniae.
[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茎、花等部位。 叶片上初期出现近圆形、不规则形水渍状大斑,并常发生在叶尖叶缘,病斑褐色或灰褐色,有时具有不规则的轮纹和边缘,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霉层。 叶柄病斑长条形,水渍状暗绿色后变褐,凹陷软腐,枝叶往往折倒。 早春幼茎受害突然萎蔫倒伏。 花芽受害变黑褐色枯萎。花瓣受害,变褐腐烂,上面覆盖灰霉层。向下蔓延,根部也可发生腐烂,茎基病组织内产生小而黑的菌核。有时地面病残组织也可看到。
[发病环境及条件] 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菌核萌发分生孢子,靠风雨和气流传播。在幼嫩受冻害和寄主组织衰弱时,遇连阴雨,多雾重露, 植株生长郁闭,田间潮湿时有利于发病,多见于5~6月。
[简明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春季发现病叶立即摘除。
(2)嫩叶破土时用1:1:200波尔多液和70%灰霉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10~15 天喷1次,连喷3次以上。
(3) 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4)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
6.根腐病
根腐病学名Fusarium solani。
[症状]发病部位为根部。发病初期感病须根和侧根变水渍状黄褐色,随着病情进步扩展 呈黑色腐烂,潮湿时茎基部长出白色菌丝体。地上植株枯萎。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 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靠流水、灌溉、昆虫及病土转移传播。高温多雨,土壤湿度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通风不良,连作,地下虫严重或长期干旱突遇雨,根系骤然干湿交替及有创伤时有利于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种植。(3)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
(4)地下虫发生严重田块,播前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 ~4kg撒人田间混土。
(5)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用生石灰处理病穴,或用5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绿亨1号、70% 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 - 600倍液,25%敌力脱剂及30%苯噻氰乳油1 000500倍液加黄腐酸50 ~75g,灌注病穴及周围株。
7.锈病
锈病学名Cronarium flaccidum。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 叶片上初期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隆起为橙黄色斑点,从中可散出黄色粉末,后期在灰褐斑上从生暗褐色毛状物(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提前干枯。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性孢子或锈孢子 在松属作物上转寄主寄生。4~6月靠气流传播。6~7月最重,温暖,潮湿,地势低洼,多风雨天气,与松属作物近邻田有利于发病。
[简明防治方法] (1)牡丹田应选择远离松类植物。不能避开时,早春可在松类作物上普喷1次1~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消灭菌源。
(2)发病初期用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硫胶悬剂5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菱锈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20%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12. 5%粉唑醇乳油1000 倍液喷洒,7 ~10天喷1次,连喷2次以上。
8.叶点病
叶点病学名Haineaia lythri, Peizella oenotherae。
[症状]发病部位 为叶片。发病初期叶片组织内隐见散生圆形病斑。后突破表皮呈褐色圆形斑,潮湿时上面散生小黑点。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载孢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条件适宜时借风雨及(流传播,适宜侵染温度 为25 ~28C。遇到多雨、高温、高湿的天气及低洼、窝风田,易成灾。
[简明防治方法](1)秋后注意清除病残体及落叶,深埋或烧毁。
(2) 早春发芽前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及54%地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普喷地表及植株封菌杀菌。
(3)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叶喷;也可试用60%扑他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安扑菌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先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喷。7~10天喷1次,连喷2次以上。
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www.yl10018.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